卷三十六 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

三国志蜀书主要人物: 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001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关羽,字云长,他原本的字是长生,是河东郡解县人。

002

亡命奔涿郡。

他因逃亡而奔赴涿郡。

003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刘备)在家乡聚集人马时,关羽与张飞为他抵御外侮。

004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刘备)担任平原相时,任命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让他们分别统领部下兵卒。

005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先主(刘备)与他们二人同床而睡,情义有如亲兄弟一般。

006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但在众人聚集的场合,他们二人整日侍立在先主(刘备)身旁,跟随他四处奔波,从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

007

〈蜀记曰: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此与魏氏春秋所说无异也。〉

〈《蜀记》记载:曹操与刘备在下邳围攻吕布时,关羽向曹操请求,说吕布派了秦宜禄外出求援,他希望能娶秦宜禄的妻子,曹操答应了。等到城池快要被攻破时,关羽又多次向曹操提起此事。曹操怀疑秦宜禄的妻子有非凡的美貌,便派人先去看看,结果自己留了下来。关羽因此心中感到不安。这个说法与《魏氏春秋》里的记载没有不同。〉

008

先主之袭杀徐州刺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

先主(刘备)袭击并杀死了徐州刺史车胄后,派遣关羽镇守下邳城,代理太守的职务。

009

〈《魏书》云:以羽领徐州。〉

〈《魏书》记载:让关羽统领徐州事务。〉

010

而身还小沛。

而他自己则返回了小沛。

011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向东征讨,先主(刘备)于是去投奔袁绍。

012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曹操俘获了关羽并带了回去,任命他为偏将军,并且对他礼遇非常优厚。

013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

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在白马县攻打东郡太守刘延,曹操于是派遣张辽和关羽担任先锋前去迎击。

014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帅旗和车盖,便策马冲入万军之中刺杀颜良,斩下他的首级返回,袁绍的各位将领中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白马之围得以解除。

015

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曹操随即上表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016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

起初,曹操赏识关羽的为人,但也察觉他并无久留之意,于是对张辽说:“你试着以私人的情谊去问问他。”

017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之后张辽便以此事询问关羽,关羽感叹道:“我非常清楚曹操待我的优厚,但我身受刘将军(刘备)的厚恩,立誓与他同生共死,绝不能背叛。我终究是不会留下的,但一定要立下功劳来报答曹操之后才会离开。”

018

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张辽将关羽的话报告给了曹操,曹操很赞赏他的道义。

019

〈《傅子》曰:辽欲白太祖,恐太祖杀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叹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太祖曰:“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度何时能去?”辽曰:“羽受公恩,必立效报公而后去也。”〉

(《傅子》记载:张辽想把这件事禀告太祖(曹操),又怕太祖(曹操)会杀了关羽;但不禀告,又违背了侍奉君主的原则,于是感叹道:“曹公是我的君父,关羽只是兄弟罢了。”最终还是禀告了。太祖(曹操)说:“侍奉君主而不忘根本,真是天下的义士啊。你估计他什么时候会走?”张辽回答说:“关羽承蒙您的恩惠,必定会立下功劳报答您之后才会离开。”)

020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等到关羽斩杀了颜良,曹操知道他必定要离开了,便又加重了对他的赏赐。

021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关羽将曹操赏赐的财物全部封存起来,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前往袁绍军中投奔先主(刘备)。

022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曹操的部下想要追击关羽,曹操说:“他这是各为其主,不要追了。”

023

〈臣松之以为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义,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于此乎?斯实曹公之休美。〉

(臣裴松之认为,曹操明知关羽不会留下,却依然赞赏他的志向;当关羽离开时,不派人追赶,以此来成全他的道义。如果不是具有帝王或霸主的胸襟气度,谁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实在是曹操的一大美德。)

024

从先主就刘表。

关羽跟随先主(刘备)去投奔刘表。

025

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刘表去世后,曹操平定了荆州。先主(刘备)从樊城率军向南渡江,另外派遣关羽率领数百艘船只到江陵会合。

026

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曹操追到当阳长坂,先主(刘备)抄小路奔向汉津,正好与关羽的船队相遇,一同到达夏口。

027

〈蜀记曰: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及在夏口,飘飖江渚,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备曰:“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邪!”臣松之以为备后与董承等结谋,但事泄不克谐耳,若为国家惜曹公,其如此言何!羽若果有此劝而备不肯从者,将以曹公腹心亲戚,实繁有徒,事不宿构,非造次所行;曹虽可杀,身必不免,故以计而止,何惜之有乎!既往之事,故讬为雅言耳。〉

(《蜀记》记载:当初,刘备在许都时,曾与曹操一同打猎。打猎途中,众人散开,关羽劝刘备趁机杀了曹操,刘备没有听从。到了夏口,在江边漂泊不定时,关羽生气地说:“以前打猎的时候,要是听了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困境了。”刘备说:“当时我是为国家爱惜他这个人才啊;如果天道是扶助正义的,又怎么知道眼下的困境不是一种福分呢!”臣裴松之认为:刘备后来和董承等人密谋反曹,只是因为事情败露而没能成功罢了。如果他真是为国家而爱惜曹操,又怎会有那样的言行呢!如果关羽真的有过这个建议而刘备没有采纳,那也是考虑到曹操的心腹党羽众多,事情没有预先谋划,不能仓促行事;曹操虽然可以杀死,但自己也必定无法幸免,所以是出于计谋的考虑而作罢,哪里有什么爱惜可言!这不过是为过去的事情找一个文雅的托词罢了。)

028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孙权派遣军队协助先主(刘备)抵抗曹操,曹操于是率军撤退。

029

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先主(刘备)平定江南各郡后,便封赏有功之臣,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扎在江北。

030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先主(刘备)向西平定了益州之后,任命关羽总管荆州事务。

031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关羽听说马超前来投降,因为马超并非旧日相识的故人,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能可以和谁相提并论。

032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诸葛亮深知关羽好胜,于是回信说:“孟起(马超)文武双全,英勇刚烈超乎常人,是当世的杰出人物,可与黥布、彭越这类人相媲美。他应当与张飞并驾齐驱,争个高下,但还是比不上您这位美髯公的超凡出众啊。”

033

羽美鬚髯,故亮谓之髯。

关羽有着漂亮的胡须,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

034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关羽读了信后非常高兴,把它拿给手下的宾客们传阅。

035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会感到疼痛。

036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医生说:“箭头有毒,毒性已经深入骨髓,应当切开臂膀,刮骨去毒,这样才能根除这个病患。”

037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医生为他开刀。

038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当时关羽正邀请各位将领一起宴饮,手臂上的鲜血淋漓,都流满了底下的盘子,而关羽却照常吃肉喝酒,谈笑自若。

039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先主(刘备)成为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并赐予他符节和斧钺。

040

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

这一年,关羽率领军队在樊城攻打曹仁。

041

曹公遣于禁助仁。

曹公(曹操)派遣于禁去援助曹仁。

042

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

秋季,连降大雨,汉水泛滥,于禁所统率的七支军队全都被水淹没了。

043

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于禁向关羽投降,关羽又斩杀了将军庞德。

044

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梁县、郏县、陆浑一带的盗贼,有些远远地接受了关羽授予的印信和封号,成为他的党羽,关羽的威名震动了整个中原。

045

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原也。

曹公(曹操)商议迁都许县来躲避关羽的锋芒,司马宣王(司马懿)和蒋济认为关羽得势,孙权必定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

046

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可以派人去劝说孙权从背后偷袭他(关羽),并答应将江南地区分封给孙权,这样樊城的包围自然就解除了。

047

曹公从之。

曹操听从了这个建议。

048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在此之前,孙权曾派遣使者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亲,关羽却辱骂使者,拒绝了这门婚事,孙权因此大怒。

049

〈《典略》曰: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于羽。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鲗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臣松之以为荆、吴虽外睦,而内相猜防,故权之袭羽,潜师密发。按吕蒙传云:“伏精兵于𦩷𦪇之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服。”以此言之,羽不求助于权,权必不语羽当往也。若许相援助,何故匿其形迹乎?〉

(《典略》记载:关羽包围樊城时,孙权派遣使者表示愿意援助他,但又命令使者不要走得太快,另外派了一名主簿先去向关羽传达信息。关羽对他们的迟缓感到愤怒,又因为自己已经俘获了于禁等人,于是大骂道:“这小子竟敢如此!等我攻下樊城,难道还灭不了你吗!”孙权听闻此事后,知道关羽轻视自己,便假装亲笔写信向关羽道歉,并许诺会亲自前往援助。臣裴松之认为:荆州和东吴虽然表面和睦,但内部互相猜忌防备,所以孙权偷袭关羽时,是秘密派遣军队的。根据《吕蒙传》记载:“(吕蒙)将精锐士兵埋伏在大船中,让士兵穿着平民服装、伪装成商人摇橹。”由此说来,关羽并未向孙权求助,孙权也必然没有告知关羽自己会前往。如果真的许诺了要互相援助,又为何要隐藏行踪?)

050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

另外,南郡太守麋芳驻守在江陵,将军士仁驻扎在公安,这两人一向都怨恨关羽轻视自己。

051

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

关羽出兵时,麋芳和士仁负责供给军需物资,但并没有尽全力支援。

052

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关羽扬言“等我回去再处置你们”,麋芳和士仁听后都心怀恐惧,惶惶不安。

053

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于是孙权暗中派人引诱麋芳和士仁,他们二人便派人去迎接孙权的军队。

054

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

而曹操则派遣徐晃前去救援曹仁,

055

〈蜀记曰: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

(《蜀记》记载:关羽和徐晃平素交情很好,两人在阵前遥相对话,只叙旧情,不谈军事。片刻后,徐晃下马宣布命令:“谁能取下关云长的人头,赏金千斤。”关羽大惊失色,对徐晃说:“大哥,你这是什么话!”徐晃回答说:“这不过是国家公事罢了。”)

056

羽不能克,引军退还。

关羽未能攻克樊城,于是率领军队撤退。

057

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

孙权已经占据了江陵,俘虏了关羽部下的所有士兵和他们的妻儿,关羽的军队因此溃散了。

058

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孙权派遣将领拦截攻击关羽,在临沮将关羽及其子关平斩首。

059

〈蜀记曰: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臣松之按吴书:孙权遣将潘璋逆断羽走路,羽至即斩,且临沮去江陵二三百里,岂容不时杀羽,方议其生死乎?又云“权欲活羽以敌刘、曹”,此之不然,可以绝智者之口。吴历曰:权送羽首于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

(《蜀记》记载说:孙权派遣将军攻击关羽,俘获了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孙权想让关羽活下来,以此来对抗刘备和曹操,但他的手下说:“狼崽子是不能养的,以后必定会成为祸害。曹操当初没有及时除掉他,给自己招来了大麻烦,甚至商议要迁都。现在怎么能让他活命呢!”于是就斩杀了关羽。我(裴松之)查阅《吴书》的记载:孙权派遣将领潘璋拦截关羽的退路,关羽一到就被斩首了。况且临沮距离江陵有两三百里,怎么可能不立刻杀死关羽,反而要商议他的生死呢?又说“孙权想让关羽活下来以对抗刘备和曹操”,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足以让那些自作聪明的人闭嘴。《吴历》记载: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并以诸侯的礼仪安葬了他的尸骸。)

060

追谥羽曰壮缪侯。

朝廷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061

〈蜀记曰:羽初出军围樊,梦猪啮其足,语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江表传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蜀记》记载:关羽刚出兵包围樊城时,梦见一头猪咬他的脚,便对儿子关平说:“我今年恐怕时运衰微了,再也回不去了!”《江表传》记载:关羽喜爱《左氏传》,讽诵起来几乎都能背诵。)

062

子兴嗣。

他的儿子关兴继承了爵位。

063

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

关兴字安国,年轻时就享有很好的声誉,丞相诸葛亮非常器重他,认为他才华出众。

064

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

二十岁时就担任侍中、中监军,但几年后便去世了。

065

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

关兴的儿子关统继承了爵位,娶了公主为妻,官职做到虎贲中郎将。

066

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关统去世后,没有儿子,便由关兴的庶子关彝继承了爵位。

067

〈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蜀记》记载说:庞德的儿子庞会,跟随钟会、邓艾讨伐蜀国,蜀国被攻破后,他将关羽的家族满门杀尽。)

068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

张飞,字益德,是涿郡人。他年轻时就和关羽一同效力于先主(刘备)。

069

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关羽比张飞年长几岁,张飞因此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070

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计,曹公拜飞为中郎将。

先主(刘备)跟随曹操击败吕布后,一同返回许都,曹操任命张飞为中郎将。

071

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

先主(刘备)背叛曹操,去依附袁绍和刘表。

072

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

刘表去世后,曹操进入荆州,先主(刘备)逃往江南地区。

073

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

曹操率军追击,经过一天一夜,在当阳的长坂追上了他们。

074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

先主(刘备)听说曹操的军队突然赶到,便抛下妻儿逃跑,命令张飞率领二十名骑兵在后方阻敌。

075

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张飞据守在河边并毁掉了桥梁,他瞪大双眼,横握长矛大喊道:“我就是张益德,谁敢过来决一死战!”

076

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敌军没有一个敢靠近的,因此(刘备等人)才得以脱险。

077

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

先主(刘备)平定江南地区后,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为新亭侯,后来又调任到南郡。

078

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

先主(刘备)进入益州后,回军攻打刘璋,张飞与诸葛亮等人率军沿江而上,分路平定了沿途的各个郡县。

079

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

到达江州时,张飞击败了刘璋的部将、巴郡太守严颜,并活捉了他。

080

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

张飞对严颜呵斥道:“大军已经到了,你为什么不投降,还敢抵抗交战?”

081

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严颜回答说:‘你们这群人无理取闹,侵占我们的州郡,我们这里只有宁死不屈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

082

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

张飞大怒,命令手下将严颜拖出去斩首。严颜面不改色地说:‘要杀头就杀头,有什么好生气的!’

083

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张飞赞赏严颜的骨气,于是释放了他,并把他奉为座上宾。

084

〈《华阳国志》曰:初,先主入蜀,至巴郡,颜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也!”〉

(《华阳国志》记载:当初,先主(刘备)进入蜀地,到达巴郡时,严颜曾抚着胸口感叹道:‘这真是所谓的坐在穷山之中,却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啊!’)

085

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

张飞率军所到之处都取得了胜利,最后在成都与先主(刘备)会师。

086

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馀颁赐各有差,以飞领巴西太守。

益州平定后,(刘备)赏赐诸葛亮、法正、张飞及关羽黄金各五百斤,白银一千斤,钱五千万,锦一千匹,其余将士的赏赐则各有差等,并任命张飞为巴西郡太守。

087

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

曹公(曹操)攻破张鲁后,留下夏侯渊、张郃镇守汉川(汉中)。

088

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馀日。

张郃另外率领几路军队南下进攻巴西郡,企图将那里的民众迁移到汉中。他率军推进到宕渠、蒙头、荡石一带,与张飞对峙了五十多天。

089

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

张飞率领一万多名精兵,从另一条道路截击张郃的军队并与之交战。由于山路狭窄,张郃的军队前后无法相互救援,张飞于是大破张郃军。

090

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

张郃丢弃战马攀登山路,只带着麾下十余人从小道逃走,随后率领军队退回南郑,巴西地区才得以安宁。

091

先主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

先主(刘备)成为汉中王后,任命张飞为右将军,并授予他假节的权力。

092

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策曰:“朕承天序,嗣奉洪业,除残靖乱,未烛厥理。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以君忠毅,侔踪召、虎,名宣遐迩,故特显命,高墉进爵,兼司于京。其诞将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称朕意焉。诗不云乎,‘匪疚匪棘,王国来极。肇敏戎功,用锡尔祉’。可不勉欤!”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张飞升任车骑将军,兼任司隶校尉,进封为西乡侯。册封的文书说:“我继承天命,承奉伟大的基业,致力于铲除残暴、平定祸乱,但尚未洞悉其中的全部道理。如今,敌寇作乱,百姓深受其害,心向汉室的人们都像伸长脖子的仙鹤一样殷切期盼。我为此感到悲伤,坐立不安,食不甘味,于是整顿军队,发布誓言,准备代天行罚。因为你忠诚勇毅,功绩堪比古代的召虎,声名远扬,所以特别下达这道显赫的命令,提升你的爵位,并让你兼管京畿地区的事务。希望你能够彰显天子的威严,用德行安抚顺从的人,用刑罚征讨叛乱的人,以符合我的心意。《诗经》不是说吗:‘不为乱,不为害,国家就能达到正道。你迅速建立战功,因此赐予你福禄。’你怎能不努力呢!”

093

初,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起初,张飞的雄壮威猛仅次于关羽,魏国的谋臣程昱等人都称关羽、张飞是“万人敌”。

094

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关羽善待普通士兵,却对士大夫阶层的人很傲慢;张飞敬爱君子,却不体恤小人。

095

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先主(刘备)常常告诫他说:“你滥用刑罚、随意杀人已经太过分了,还每天鞭打健壮的士卒,并且把他们安排在身边,这是自取祸患的做法。”

096

飞犹不悛。

张飞却依然没有悔改。

097

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

先主(刘备)讨伐东吴时,张飞本应率领一万士兵,从阆中出发,到江州会师。

098

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彊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临出发前,他帐下的将领张达、范彊杀害了张飞,带着他的首级,顺江而下投奔了孙权。

099

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

张飞军营的都督上表向先主(刘备)报告此事,先主(刘备)一听说张飞的都督有表上奏,就说:“唉!张飞死了。”

100

追谥飞曰桓侯。

后来追谥张飞为桓侯。

101

长子苞,早夭。

长子张苞很早就去世了。

102

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

次子张绍继承了爵位,官职最高做到了侍中、尚书仆射。

103

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于绵竹,与邓艾战,死。

张苞的儿子张遵担任尚书,跟随诸葛瞻在绵竹与邓艾交战,最终战死。

104

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也。

马超,字孟起,是右扶风茂陵县人。

105

父腾,灵帝末与边章、韩遂等俱起事于西州。

他的父亲马腾,在汉灵帝末年,与边章、韩遂等人在西州一同起兵。

106

初平三年,遂、腾率众诣长安。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韩遂、马腾率领部众前往长安。

107

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

汉朝朝廷任命韩遂为镇西将军,派他返回金城;任命马腾为征西将军,派他驻扎在郿县。

108

后腾袭长安,败走,退还凉州。

后来马腾袭击长安,战败逃走,退回到凉州。

109

司隶校尉锺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

司隶校尉锺繇镇守关中地区,写信给韩遂和马腾,为他们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得失。

110

腾遣超随繇讨郭援、高干于平阳,超将庞德亲斩援首。

马腾派遣马超跟随锺繇到平阳去讨伐郭援、高干,马超的部将庞德亲手斩下了郭援的首级。

111

后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

后来马腾与韩遂不和,于是请求回到京城地区。

112

于是征为卫尉,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

于是朝廷征召马腾入京担任卫尉,同时任命马超为偏将军,封为都亭侯,让他统领马腾的部曲。

113

〈《典略》曰:腾字寿成,马援后也。桓帝时,其父字子硕,尝为天水兰干尉。后失官,因留陇西,与羌错居。家贫无妻,遂娶羌女,生腾。腾少贫无产业,常从彰山中斫材木,负贩诣城市,以自供给。腾为人长八尺馀,身体洪大,面鼻雄异,而性贤厚,人多敬之。灵帝末,凉州刺史耿鄙任信奸吏,民王国等及氐、羌反叛。州郡募发民中有勇力者,欲讨之,腾在募中。州郡异之,署为军从事,典领部众。讨贼有功,拜军司马,后以功迁偏将军,又迁征西将军,常屯汧、陇之间。初平中,拜征东将军。是时,西州少谷,腾自表军人多乏,求就谷于池阳,遂移屯长平岸头。而将王承等恐腾为己害,乃攻腾营。时腾近出无备,遂破走,西上。会三辅乱,不复来东,而与镇西将军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始甚相亲,后转以部曲相侵入,更为仇敌。腾攻遂,遂走,合众还攻腾,杀腾妻子,连兵不解。建安之初,国家纲纪殆弛,乃使司隶校尉锺繇、凉州牧韦端和解之。征腾还屯槐里,转拜为前将军,假节,封槐里侯。北备胡寇,东备白骑,待士进贤,矜救民命,三辅甚安爱之。十(五)年,征为卫尉,腾自见年老,遂入宿卫。初,曹公为丞相,辟腾长子超,不就。超后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讨郭援,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破斩援首。诏拜徐州刺史,后拜谏议大夫。及腾之入,因诏拜为偏将军,使领腾营。又拜超弟休奉车都尉,休弟铁骑都尉,徙其家属皆诣邺,惟超独留。〉

(《典略》记载道:马腾,字寿成,是马援的后代。桓帝时期,他的父亲马子硕曾担任天水郡兰干尉。后来丢了官职,便留在陇西,与羌人杂居。由于家境贫寒没有娶妻,于是娶了一位羌族女子为妻,生下了马腾。马腾年少时贫穷没有产业,常常到彰山中砍伐木材,再背到城里去卖来养活自己。马腾身高八尺有余,体格魁梧,容貌鼻子都十分雄伟奇特,而且性情贤良敦厚,很多人都尊敬他。灵帝末年,凉州刺史耿鄙信任奸诈的官吏,导致民众王国等人以及氐族、羌族都起来反叛。州郡招募民众中有勇力的人,想要讨伐他们,马腾就在被招募的人当中。州郡的官员认为他与众不同,任命他为军从事,统领部众。他因讨伐贼寇有功,被授予军司马的官职,后来又因功升为偏将军,再升为征西将军,常年驻扎在汧、陇一带。初平年间,他被任命为征东将军。当时,西州缺少粮食,马腾亲自上表说军中士卒多有匮乏,请求到池阳就地取粮,于是移军驻扎在长平岸头。但将领王承等人害怕马腾会加害自己,于是攻打马腾的军营。当时马腾正好外出,没有防备,于是被打败逃走,向西而去。恰逢三辅地区大乱,他便不再东来,而是与镇西将军韩遂结为异姓兄弟。起初两人关系非常好,后来转为因部曲互相侵犯而成为仇敌。马腾攻打韩遂,韩遂逃走,之后集合部众反攻马腾,杀害了马腾的妻子儿女,双方战事连绵不绝。建安初年(公元196年),国家纲纪几乎废弛,朝廷于是派司隶校尉钟繇和凉州牧韦端前去为他们和解。朝廷征召马腾回到槐里驻扎,转而任命他为前将军,授予符节,封为槐里侯。他向北防备胡人侵扰,向东防备白骑军,善待士人、举荐贤才,怜悯和拯救百姓的生命,三辅地区的官民都非常拥戴他。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他被征召为卫尉,马腾自觉年事已高,便入京担任宿卫。起初,曹操担任丞相时,曾征召马腾的长子马超,但马超没有赴任。马超后来担任司隶校尉的督军从事,在讨伐郭援时,被飞箭射中,于是他用袋子包裹住脚继续战斗,最终击败并斩杀了郭援。朝廷下诏任命他为徐州刺史,后又任命为谏议大夫。等到马腾入京时,朝廷便下诏任命马超为偏将军,让他统领马腾的部队。又任命马超的弟弟马休为奉车都尉,马休的弟弟马铁为骑都尉,将他们的家属全都迁往邺城,只留下马超一人在原地。)

114

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

马超统领军队后,就与韩遂联合,并和杨秋、李堪、成宜等人结盟,一同率军进驻潼关。

115

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

曹操与韩遂、马超单人匹马地会面交谈,马超自恃力大过人,暗中想突然上前擒获曹操,但曹操身边的将领许褚怒目而视,马超才不敢行动。

116

曹公用贾诩谋,离间超、遂,更相猜疑,军以大败。

曹操采纳了贾诩的计谋,成功离间了马超和韩遂,使他们二人相互猜忌怀疑,最终导致联军大败。

117

〈山阳公载记曰:初,曹公军在蒲阪,欲西渡,超谓韩遂曰:“宜于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遂曰:“可听令渡,蹙于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曹公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山阳公载记》记载:起初,曹操的军队驻扎在蒲阪,准备向西渡河。马超对韩遂说:“我们应该在渭水北岸阻击他们,用不了二十天,他们河东的粮草就会耗尽,到那时敌军必定会自行撤退。”韩遂却说:“不如放他们渡河,我们在河中夹击他们,岂不更痛快!”马超的计策因此没能得到实施。曹操听说这件事后说:“马超这个小子如果不死,我恐怕连葬身之地都没有了。”)

118

超走保诸戎,曹公追至安定,会北方有事,引军东还。

马超战败后逃走,前往依附各个戎人部落,曹操追击到安定,恰逢北方有事发生,便率领军队向东返回了。

119

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

杨阜劝说曹操说:“马超有韩信、吕布那样的勇猛,而且深得羌人、胡人的拥戴。如果大军返回后,不对他严加防备,那么陇上的各个郡县恐怕就不再是国家的领土了。”

120

超果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

马超果然率领各个戎人部落攻打陇上的郡县,陇上的郡县都起兵响应他,他还杀害了凉州刺史韦康,占据了冀城,并收编了那里的部众。

121

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

马超自封为征西将军,兼任并州牧,总管凉州的军事事务。

122

康故吏民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

韦康旧日的官吏和百姓,如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人,共同谋划攻击马超。

123

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

杨阜和姜叙在卤城起兵,马超率军出城攻打他们,却未能攻克;梁宽和赵衢则关闭了冀城的城门,导致马超无法返回城内。

124

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马超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于是逃往汉中投靠张鲁。

125

鲁不足与计事,内怀于邑,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

马超认为张鲁不是一个可以共谋大事的人,内心感到郁闷不满。当他听说先主(刘备)正在成都围困刘璋时,便秘密写信请求归降。

126

〈《典略》曰:建安十六年,超与关中诸将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韩遂等,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陈。是岁,曹公西征,与超等战于河、渭之交,超等败走。超至安定,遂奔凉州。诏收灭超家属。超复败于陇上。后奔汉中,张鲁以为都讲祭酒,欲妻之以女,或谏鲁曰:“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鲁乃止。初,超未反时,其小妇弟种留三辅,及超败,种先入汉中。正旦,种上寿于超,超捶胸吐血曰:“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后数从鲁求兵,欲北取凉州,鲁遣往,无利。又鲁将杨白等欲害其能,超遂从武都逃入氐中,转奔往蜀。是岁建安十九年也。〉

〈《典略》记载说: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马超与关中诸将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韩遂等人,总共十支部队,一同起兵反叛,兵力有十万人,共同占据黄河、潼关一带,建立营寨阵地。这一年,曹操向西征讨,在黄河与渭水交汇处与马超等人交战,马超等人战败逃走。马超逃到安定郡,随即又奔往凉州。朝廷下诏将马超的家属全部逮捕处死。马超又在陇上地区被打败。后来他投奔汉中,张鲁任命他为都讲祭酒,想把女儿嫁给他,有人劝谏张鲁说:“像马超这样连自己亲人都不爱惜的人,怎么能爱别人呢?”张鲁这才作罢。当初,马超还未反叛时,他的小妾的弟弟(或指族弟)留在三辅地区,等到马超兵败,此人先一步进入了汉中。新年正月初一,他向马超拜年祝寿,马超捶着胸口吐着血说:“我全家一百多口人,在一天之内全被杀害,现在我们两个人还能互相庆贺吗?”后来马超多次向张鲁请求借兵,想向北攻取凉州,张鲁派他去了,但没有什么战果。另外,张鲁的部将杨白等人嫉妒马超的才能想要加害他,马超于是从武都郡逃入氐人聚居区,辗转投奔了蜀地。这一年是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

127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

先主(刘备)派人去迎接马超,马超率领军队直接抵达了成都城下。

128

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城中的人们都感到震惊和恐惧,刘璋随即就叩首投降了。

129

〈典略曰:备闻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潜以兵资之。超到,令引军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溃。〉

〈《典略》记载说:刘备听说马超来了,高兴地说:“我得到益州了。”于是派人去让马超驻军不要立刻攻城,同时暗中调拨兵力资助他。马超抵达后,刘备命令他率军驻扎在成都城北。马超到达后不到十天,成都城就崩溃投降了。〉

130

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

刘备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负责督管临沮事务,并让他承袭了之前的都亭侯爵位。

131

〈山阳公载记曰:超因见备待之厚,与备言,常呼备字,关羽怒,请杀之。备曰:“人穷来归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杀之,何以示于天下也!”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明日大会,请超入,羽、飞并杖刀立直,超顾坐席,不见羽、飞,见其直也,乃大惊,遂一不复呼备字。明日叹曰:“我今乃知其所以败。为呼人主字,几为关羽、张飞所杀。”自后乃尊事备。臣松之按以为超以穷归备,受其爵位,何容傲慢而呼备字?且备之入蜀,留关羽镇荆州,羽未尝在益土也。故羽闻马超归降,以书问诸葛亮“超人才可谁比类”,不得如书所云。羽焉得与张飞立直乎?凡人行事,皆谓其可也,知其不可,则不行之矣。超若果呼备字,亦谓于理宜尔也。就令羽请杀超,超不应闻,但见二子立直,何由便知以呼字之故,云几为关、张所杀乎?言不经理,深可忿疾也。袁𬀩、乐资等诸所记载,秽杂虚谬,若此之类,殆不可胜言也。〉

〈《山阳公载记》记载:马超因为看到刘备对待自己十分优厚,在和刘备说话时,常常直呼其字,关羽对此感到愤怒,请求杀掉他。刘备说:“他是在穷途末路时来投奔我,你们各位因为他称呼我的字就发怒要杀他,我该如何向天下人展示我的胸怀呢!”张飞说:“既然如此,就应该用礼节来约束他。”第二天开大会,请马超进来,关羽、张飞都手持兵器笔直地站立着。马超回头看自己的座位,没看到关羽、张飞,再一看发现他们笔直站立着,于是大为惊骇,从此再也不敢直呼刘备的字了。第二天,他感叹道:“我现在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就因为称呼主公的字,差一点被关羽、张飞杀了。”此后便恭敬地侍奉刘备。臣裴松之考证认为:马超因为穷困潦倒而归附刘备,接受了他的爵位,怎么敢如此傲慢地直呼刘备的字呢?况且刘备进入蜀地时,留关羽镇守荆州,关羽从未到过益州。所以关羽听闻马超归降后,曾写信问诸葛亮“马超的才能可以和谁相比”,他不可能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在场。关羽又怎么可能和张飞一起站立示威呢?通常人们做事,都认为是可以做的才会去做;如果知道不可以,就不会去做了。马超如果真的直呼刘备的字,也一定是他认为在情理上是合适的。就算关羽请求杀掉马超,马超也不应该听到,他仅仅看到关羽、张飞二人笔直站立,又怎么能马上知道是因为自己称呼了主公的字,还说出“差一点被关、张所杀”这样的话呢?这种说法不合情理,实在令人气愤。像袁𬀩、乐资这些人的记载,充满了污秽、杂乱和虚假荒谬的内容,类似这样的例子,简直多得说不完。〉

132

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

先主(刘备)成为汉中王后,任命马超为左将军,并授予他符节。

133

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策曰:“朕以不德,获继至尊,奉承宗庙。曹操父子,世载其罪,朕用惨怛,疢如疾首。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虓虎,兼董万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怀保远迩,肃慎赏罚,以笃汉祜,以对于天下。”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马超升任骠骑将军,兼任凉州牧,进封为斄乡侯。册封的文书说:“我因德行浅薄,得以继承帝位,供奉汉室宗庙。曹操父子,罪恶累代,我为此感到悲痛,如同头痛一般。天下百姓都心怀怨愤,希望回归正统。如今氐、羌等族都已臣服,北方的匈奴也仰慕道义。您凭借在北方的信誉和威名,因此我委任于您,让您发扬猛虎般的声威,统管万里疆域,为民除害。希望您能彰明朝廷的教化,安抚远近各方,审慎地施行赏罚,以巩固我大汉的福祉,来回应天下人的期望。”

134

二年卒,时年四十七。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去世,时年四十七岁。

135

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馀无复言。”

临终前上疏说:“我家族二百多口人,几乎全被孟德(曹操)所杀,只剩下堂弟马岱,他将是我这一脉血脉的继承人,我将他深深地托付给陛下,再没有别的话要说了。”

136

追谥超曰威侯,子承嗣。

追赠马超谥号为威侯,由他的儿子马承继承爵位。

137

岱位至平北将军,进爵陈仓侯。

马岱的官位做到了平北将军,爵位晋升为陈仓侯。

138

超女配安平王理。

马超的女儿嫁给了安平王刘理。

139

〈典略曰: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张鲁。鲁败,曹公得之,以董赐阎圃,以秋付鲁,鲁自手杀之。〉

(《典略》记载:当初马超进入蜀地时,他的庶妻董氏和儿子马秋,还留在张鲁那里。张鲁兵败后,曹操俘获了他们,把董氏赏赐给了阎圃,将马秋交给张鲁,张鲁亲手杀死了他。)

140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

黄忠,字汉升,是南阳人。

141

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荆州牧刘表任命黄忠为中郎将,让他和自己的侄子刘磐共同驻守长沙郡的攸县。

142

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

等到曹操攻克荆州后,临时授予黄忠裨将军的官职,让他仍旧担任原来的职务,并归属长沙太守韩玄管辖。

143

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

先主(刘备)向南平定各个郡县时,黄忠于是归顺了他,并跟随他一同进入蜀地。

144

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从葭萌关接受任务,回头攻打刘璋时,黄忠常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的勇猛果敢在全军中无人能及。

145

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益州平定之后,黄忠被任命为讨虏将军。

146

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黄忠在汉中定军山攻击夏侯渊。

147

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夏侯渊的军队非常精锐,但黄忠率领部队一往无前,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战鼓声震天动地,喊杀声响彻山谷,一战之下就斩杀了夏侯渊,夏侯渊的军队因此大败。

148

迁征西将军。

黄忠升任为征西将军。

149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这一年,先主(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想要任命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劝说先主(刘备)道:“黄忠的名望,向来不能与关羽、马超相提并论。现在却要让他们官位相同。马超、张飞在您身边,亲眼见到了他的功劳,还能够向他们解释明白;但关羽在远方听到这件事,恐怕一定会不高兴,这样做恐怕不妥吧!”

150

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先主(刘备)说:“我自会向他解释。”于是便任命黄忠与关羽等人职位相同,并赐予他关内侯的爵位。

151

明年卒,追谥刚侯。

第二年,黄忠去世,被追谥为刚侯。

152

子叙,早没,无后。

他的儿子黄叙很早就去世了,没有留下后代。

153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

赵云,字子龙,是常山真定人。

154

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他起初归属于公孙瓒。当时公孙瓒派遣先主(刘备)协助田楷抵抗袁绍,赵云便跟随了刘备,为他统领骑兵。

155

〈云别传曰: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时先主亦依讬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遂随先主至荆州。〉

(《云别传》记载:赵云身高八尺,容貌雄伟。他被本郡推举,率领义兵前去投奔公孙瓒。当时袁绍自称冀州牧,公孙瓒非常担心冀州的人都去追随袁绍,因此对赵云的到来感到高兴,便半开玩笑地对赵云说:“听说你们冀州的人都愿意归附袁氏,为何唯独你能够回心转意,迷途知返呢?”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纷扰不休,不知道谁才是对的。百姓正遭受着颠沛流离的苦难,我们州的人经过商议,决定追随施行仁政的地方,这并非是特意疏远袁公而偏向于将军您。”于是赵云便跟随公孙瓒四处征战。当时,先主(刘备)也依附于公孙瓒,常常接待赵云,赵云也得以和先主(刘备)深交。后来赵云因为兄长去世,向公孙瓒告辞暂时回家,先主(刘备)知道他不会再回来了,便握着他的手告别。赵云告辞时说:“我终究不会背弃恩德。”后来先主(刘备)去投靠袁绍,赵云在邺城见到了他。先主(刘备)与赵云同床共寝,并秘密派遣赵云召集了数百人,都对外宣称是刘左将军的部曲,袁绍对此并不知情。之后,赵云便跟随先主(刘备)到了荆州。)

156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等到先主(刘备)在当阳长坂被曹操追击时,他抛下妻儿向南逃跑,赵云怀抱年幼的后主(刘禅),并保护后主的母亲甘夫人,使他们都得以幸免于难。

157

迁为牙门将军。

赵云被升迁为牙门将军。

158

先主入蜀,云留荆州。

先主(刘备)进入蜀地时,赵云留守荆州。

159

〈云别传曰: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先是,与夏侯惇战于博望,生获夏侯兰。兰是云乡里人,少小相知,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根据《云别传》记载:起初,先主(刘备)兵败时,有人说赵云已经向北投降去了,先主(刘备)用手戟投向那人说:“子龙是绝不会抛弃我逃走的。”不久之后,赵云果然赶到。赵云跟随先主(刘备)平定江南地区,被任命为偏将军,兼任桂阳太守,接替赵范。赵范有个守寡的嫂子樊氏,有倾国倾城的美貌,赵范想把她许配给赵云。赵云推辞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兄长就像我的兄长一样。”坚决不答应。当时有人劝赵云接纳她,赵云说:“赵范是被迫投降,他的内心难以揣测;天下的女子不少。”于是最终没有娶她。后来赵范果然逃走了,赵云丝毫没有受到牵连。在此之前,赵云在博望与夏侯惇交战,活捉了夏侯兰。夏侯兰是赵云的同乡,两人从小就认识,赵云向先主(刘备)请求饶他一命,并推荐说夏侯兰精通法律,让他担任了军正。赵云没有因为私人关系把他留在身边,他的谨慎周密大都如此。先主(刘备)进入益州时,赵云担任留营司马。当时,先主(刘备)的孙夫人因为是孙权的妹妹而骄横跋扈,她带来的吴国官兵也大多横行不法。先主(刘备)认为赵云为人庄重威严,一定能整顿纪律,便特意任命他掌管内部事务。孙权听说刘备西征,便派了大批船只来接妹妹回去,而孙夫人打算带着后主(刘禅)一起返回吴国,赵云与张飞率兵在江上拦截,才得以将后主(刘禅)截回。)

160

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

先主(刘备)从葭萌回军攻打刘璋时,召见了诸葛亮。

161

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

诸葛亮率领赵云和张飞等人一起沿长江逆流西上,沿途平定了各个郡县。

162

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

到达江州后,诸葛亮分派赵云从外水路向江阳进军,并约定与自己在成都汇合。

163

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

成都平定之后,赵云被任命为翊军将军。

164

〈云别传曰: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駮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偪,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散,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云别传》记载:益州平定后,当时有人提议将成都城中的房舍以及城外的园林和田地分赐给各位将领。赵云反驳说:“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无以为家。如今的国贼不仅仅是匈奴,我们还不能贪图安逸。必须等到天下完全平定,让大家都能返回故乡,回归田园耕作,这才是最适宜的。益州的百姓刚刚经历了战乱,应当将田地和房舍都归还给他们。现在让他们安居乐业,之后才能征召他们服役,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拥护。”先主(刘备)随即采纳了他的建议。夏侯渊兵败后,曹操前来争夺汉中,在北山下囤积了数千万袋军粮。黄忠认为可以夺取,赵云便派兵跟随黄忠前去取粮。黄忠过了约定的时间仍未返回,赵云便率领数十名骑兵轻装出营,前去探查黄忠等人的情况。正巧遇上曹操率领大军出动,赵云遭到曹操先锋部队的攻击,刚一交战,曹操的主力大军就已赶到,形势非常危急。于是赵云向前突击敌阵,边战边退。曹军的阵型被打散后又重新聚合,赵云陷入敌阵,奋力杀回自己的营寨。部将张著受伤,赵云又策马冲回敌阵将其救出。曹军追到营寨前,当时沔阳长张翼也在赵云营中,张翼想关闭营门坚守,赵云进入营寨后,反而下令大开营门,并偃旗息鼓。曹军怀疑有埋伏,便撤退了。这时赵云下令战鼓齐鸣,声震天地,并只用强弩从背后射击曹军。曹军惊骇万分,自相践踏,掉进汉水淹死的非常多。第二天一早,先主(刘备)亲自来到赵云的营地视察昨日的战场,赞叹道:“子龙一身都是胆啊!”于是设宴奏乐直到傍晚,军中从此称赵云为“虎威将军”。孙权偷袭荆州后,先主(刘备)大怒,想要讨伐孙权。赵云劝谏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如果我们先消灭了魏国,吴国自然会臣服。曹操虽然死了,但他的儿子曹丕篡夺了帝位。我们应当顺应民心,尽早图谋关中地区,占据黄河、渭水的上游来征讨凶恶的叛逆,这样关东的仁人志士必定会带着粮草、骑着快马前来迎接王师。我们不应该放下魏国,而先与吴国交战;一旦两军开战,便难以轻易结束了。”先主(刘备)没有听从,执意东征,留下赵云都督江州。先主(刘备)在秭归兵败,赵云率军推进到永安,但此时吴军已经撤退了。)

165

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赵云被任命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受封为永昌亭侯,后升任为镇东将军。

166

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赵云跟随诸葛亮进驻汉中。

167

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

第二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声称将从斜谷道进军,曹真派遣主力部队前往抵挡。

168

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

诸葛亮命令赵云和邓芝率领一支部队前去抵抗(曹真的部队),而他自己则亲率主力攻打祁山。

169

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赵云和邓芝的部队兵力较弱,而敌军强大,因而在箕谷失利。但他们收拢部队坚守阵地,没有酿成惨败。

170

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北伐大军撤退后,赵云因此次失利被降职为镇军将军。

171

〈云别传曰: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云别传》记载:诸葛亮说:“街亭战败撤退时,军队溃散,兵将失散;而箕谷撤退时,兵将们却整齐有序,丝毫没有失散,这是为什么呢?”邓芝回答说:“赵云将军亲自断后,军用物资和各种器物几乎没有被丢弃,所以兵将们自然不会失散。”赵云军中还有剩余的军用丝绢,诸葛亮让他把这些分赏给将士们。赵云说:“军事行动没有取得胜利,为什么要赏赐呢?请将这些物资全部收缴到赤岸的官方府库,等到十月的时候再作为冬天的赏赐发下。”诸葛亮因此对他大加赞赏。)

172

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去世,被追谥为顺平侯。

173

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

起初,在先主(刘备)时期,只有法正一人获得了谥号;到了后主(刘禅)时期,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肩负国家重任,也都获得了谥号;陈祗因受到后主的宠信和优待而被特别追谥,夏侯霸从远方前来归降,因此也获得了谥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以及赵云才被追赠谥号,当时的舆论认为这是一份殊荣。

174

〈云别传载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云别传》记载后主(刘禅)的诏书说:“赵云过去跟随先帝,功绩卓著。我年幼时,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全依赖他的忠诚顺从,才得以渡过危难。谥号是用来表彰元勋功绩的,朝臣们商议认为赵云应当获得谥号。”大将军姜维等人商议后认为,赵云自跟随先帝(刘备)以来,功劳业绩十分显著,他参与谋划天下大事,遵守奉行国家的法令制度,功绩卓著可以载入史册。在当阳长坂之战中,他义薄云天,忠心耿耿地保卫主上。君主感念其功而加以封赏,他则以礼厚待下属,作为臣子奋不顾身。逝者若有知,他的功绩足以永垂不朽;生者感念其恩德,也足以愿意为之献身。我们恭谨地按照谥法:温柔贤良、仁慈爱护称为‘顺’,行事有章法、有功绩称为‘平’,平定祸乱也称为‘平’。因此,应当给赵云谥号为顺平侯。)

175

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

赵云的儿子赵统继承了他的爵位,官职做到虎贲中郎,并担任督行领军的职务。

176

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遝中,临陈战死。

赵云的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跟随大将军姜维在沓中作战,临阵战死。

177

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评语说:关羽、张飞都被称为“万人敌”,是当世的虎臣。

178

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

关羽为报答曹操的恩情而斩杀颜良,张飞义释老将严颜,都具有国士的风范。

179

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然而关羽刚强而自负,张飞粗暴而缺少恩情,因为这些性格上的缺点而招致失败,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180

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

马超依仗戎人的势力和自身的勇猛,以至于覆灭了他的宗族,实在可惜!他能够在困穷潦倒之际归顺明主,迎来安泰,不也比之前更好吗!

181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黄忠、赵云强悍勇猛,一同成为(刘备的)心腹猛将,他们大概可以算作是灌婴、滕公(夏侯婴)一类的人物吧?

181 句 • 陈寿 著于西晋
阅读提示:使用键盘左右箭头键可快速切换章节 • 点击句子右侧图标可复制文本 • 上方可切换阅读模式 • 左侧侧边栏可快速导航到其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