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五 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

三国志吴书主要人物: 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001

程普 黄盖 韩当 蒋钦 周泰 陈武 董袭 甘宁 凌统 徐盛 潘璋 丁奉

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002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也。

程普,字德谋,是右北平郡土垠县人。

003

初为州郡吏,有容貌计略,善于应对。

起初担任州郡的小吏,他容貌俊朗,富有谋略,并且善于言辞应对。

004

从孙坚征伐,讨黄巾于宛、邓,破董卓于阳人,攻城野战,身被创夷。

他跟随孙坚四处征战,在宛城和邓县讨伐黄巾军,在阳人城大破董卓的军队,无论是攻城还是野战,他都身受多处创伤。

005

坚薨,复随孙策在淮南,从攻庐江,拔之,还俱东渡。

孙坚去世后,程普又跟随孙策转战淮南,参与进攻庐江郡并成功攻克,之后随孙策一同东渡长江。

006

策到横江、当利,破张英、于麋等,转下秣陵、湖熟、句容、曲阿,普皆有功,增兵二千,骑五十匹。

孙策率军抵达横江、当利,击败了张英、于麋等人,随后转战攻克了秣陵、湖熟、句容、曲阿。在这些战斗中,程普都立下了功劳,因此被增配了两千士兵和五十匹战马。

007

进破乌程、石木、波门、陵传、馀杭,普功为多。

孙策军继续进攻,攻克了乌程、石木、波门、陵传、馀杭等地,其中程普的功劳最多。

008

策入会稽,以普为吴郡都尉,治钱唐。

孙策进入会稽郡后,任命程普为吴郡都尉,在钱唐处理政务。

009

后徙丹杨都尉,居石城。

后来,程普被调任为丹杨都尉,驻守在石城。

010

复讨宣城、泾、安吴、陵阳、春谷诸贼,皆破之。

他又奉命讨伐宣城、泾县、安吴、陵阳、春谷等地的贼寇,并将他们全部击破。

011

策尝攻祖郎,大为所围,普与一骑共蔽捍策,驱马疾呼,以矛突贼,贼披,策因随出。

孙策曾经攻打祖郎,被祖郎的部队重重包围。程普与一名骑兵共同保护孙策,策马大喊,用长矛冲击敌阵,敌军被冲散,孙策因此得以突围。

012

后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从讨刘勋于寻阳,进攻黄祖于沙羡,还镇石城。

后来,程普被任命为荡寇中郎将,兼任零陵太守。他跟随孙策在寻阳讨伐刘勋,又在沙羡进攻黄祖,战后返回石城驻守。

013

策薨,与张昭等共辅孙权,遂周旋三郡,平讨不服。

孙策去世后,程普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于是他巡行三郡,平定了那些不肯归附的势力。

014

又从征江夏,还过豫章,别讨乐安。

他又跟随孙权征伐江夏,返回途中经过豫章时,另外率军讨伐了乐安。

015

乐安平定,代太史慈备海昏,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又进攻南郡,走曹仁。

乐安平定之后,他接替太史慈驻守海昏,并与周瑜一同担任左、右都督,在乌林大破曹操,随后又进攻南郡,击退了曹仁。

016

拜裨将军,领江夏太守,治沙羡,食四县。

他被任命为裨将军,兼任江夏太守,在沙羡县设置治所,并以四个县为食邑。

017

先出诸将,普最年长,时人皆呼程公。

在孙氏早期的将领中,程普的年纪最大,当时的人们都尊称他为“程公”。

018

性好施与,喜士大夫。

他生性乐善好施,喜欢与士大夫结交。

019

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

周瑜去世后,程普接替他兼任南郡太守。

020

权分荆州与刘备,普复还领江夏,迁荡寇将军,卒。

孙权将荆州的部分地区分给刘备后,程普又回到江夏任职,升任为荡寇将军,不久后去世。

021

〈《吴书》曰:普杀叛者数百人,皆使投火,即日病疠,百馀日卒。〉

(《吴书》记载:程普杀死了数百名叛徒,并下令将他们全部投入火中。当天他就染上了恶疾,一百多天后去世了。)

022

权称尊号,追论普功,封子咨为亭侯。

孙权称帝后,追论程普的功绩,封他的儿子程咨为亭侯。

023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

黄盖,字公覆,是零陵郡泉陵县人。

024

〈《吴书》曰:故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也,枝叶分离,自祖迁于零陵,遂家焉。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馀闲,学书疏,讲兵事。〉

(《吴书》记载:黄盖是前任南阳太守黄子廉的后代。家族分支分离后,他的祖辈迁居到零陵,便在此安家。黄盖年少时就成了孤儿,遭遇了种种艰难困苦,尝尽了辛酸,但他胸怀大志。虽然身处贫贱,却不甘于平庸,常常利用砍柴背柴的空闲时间,学习读书写奏章,并研习兵法。)

025

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

起初他担任郡里的官吏,后被举荐为孝廉,又被三公的府署征召。

026

孙坚举义兵,盖从之。

孙坚举兵起义时,黄盖便跟随了他。

027

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

孙坚向南击破山中贼寇,向北逼退董卓,任命黄盖为别部司马。

028

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孙坚去世后,黄盖又跟随孙策和孙权,他披上铠甲四处征战,冒着刀光剑影攻陷城池。

029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

各地山越部族不归顺,凡是有贼寇作乱的县,总是任用黄盖担任那里的长官。

030

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

石城县的官吏特别难以管理和约束,于是黄盖就任命了两名县掾,让他们分别主管各个部门的事务。

031

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谬误。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

黄盖告诫他们说:“我这个县令德行浅薄,只是凭借军功才当上官,并不以处理文书政务而闻名。现在贼寇还未平定,军务繁忙,所以所有文书事务都委托给你们两位县丞处理。你们应当检查督促各个部门,纠正揭发其中的错误。只要是两位县丞签署批准的,我都会同意。如果其中有奸诈欺骗的行为,我绝不会对你们施加鞭打或杖责的刑罚,希望你们各自尽心尽力,不要成为第一个犯错的人。”

032

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

起初,下属官吏们都畏惧黄盖的威严,从早到晚都恭敬地履行职责;但时间一长,他们见黄盖从不查阅文书,便渐渐地开始徇私舞弊。

033

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

黄盖也察觉到他们外在表现有所懈怠,便时常暗中查阅文书,结果查出了两位县丞各自违法乱纪的好几件事。

034

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

于是,黄盖将所有的县丞和下属官吏都请来,设宴款待他们,然后拿出他们违法乱纪的证据来当面质问。

035

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

两位县丞理屈词穷,都叩头谢罪。

036

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

黄盖说:“我之前已经告诫过你们,绝不会用鞭子棍棒来惩罚你们,我没有欺骗你们。”

037

遂杀之。

于是就把他们处死了。

038

县中震栗。

整个县城都为之震惊恐惧。

039

后转春谷长,寻阳令。

后来,黄盖又调任为春谷县长和寻阳县令。

040

凡守九县,所在平定。

他总共镇守过九个县,所到之处都实现了安宁平定。

041

迁丹杨都尉,抑彊扶弱,山越怀附。

他升任丹杨都尉,在任上抑制豪强,扶助弱小,山越部落的人都心悦诚服地归附。

042

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

黄盖容貌严肃刚毅,善于管理部下,每次出征讨伐,士卒们都争着做先锋。

043

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

建安年间,黄盖跟随周瑜在赤壁抵抗曹操,并献上火攻的计策,相关事迹记载于别处。

044

〈瑜传〉

(详情记载于《周瑜传》中)

045

〈《吴书》曰: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彊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

(《吴书》记载:赤壁之战时,黄盖被流箭射中,当时天气寒冷,他掉入水中,被吴军士兵救起。士兵们不知道他是黄盖,便将他安置在厕所的床铺上。黄盖强撑着气力,大声呼喊韩当。韩当听到后说:“这是公覆(黄盖的字)的声音啊。”于是前去探望,流着泪为他换上干的衣服,黄盖这才得以活下来。)

046

拜武锋中郎将。

黄盖被任命为武锋中郎将。

047

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

武陵郡的少数民族发动叛乱,攻占了城邑,于是黄盖被任命兼任武陵太守。

048

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馀皆奔走,尽归邑落。

当时郡中只有五百名士兵,黄盖认为兵力不足以匹敌,便打开城门,等叛军进入一半时,才发动攻击,斩杀了数百人,其余的都四散奔逃,回到了各自的村落。

049

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

他诛杀了叛乱的头目,而赦免了那些被迫跟从的人。

050

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

从春天到夏天,叛乱被完全平定。那些地处偏远的巴、醴、由、诞等部族的君长首领,都改变了态度和行为,按照礼节前来请求拜见,于是郡内境内完全恢复了平静。

051

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

后来,长沙郡的益阳县遭到山贼攻击,黄盖又前去平定了叛乱。

052

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他被加封为偏将军,在任上因病去世。

053

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

黄盖为官处事果断,从不拖延,吴国的人们都很怀念他。

054

〈《吴书》曰:又图画盖形,四时祠祭。〉

(《吴书》记载:人们还画了他的肖像,一年四季都祭祀他。)

055

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

等到孙权登基称帝时,追叙黄盖的功劳,赐予他的儿子黄柄关内侯的爵位。

056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也。

韩当,字义公,是辽西郡令支县人。

057

(令音郎定反。支音巨儿反。)

(“令”字的读音是“郎”和“定”的反切音。“支”字的读音是“巨”和“儿”的反切音。)

058

以便弓马,有膂力,幸于孙坚,从征伐周旋,数犯危难,陷敌擒虏,为别部司马。

韩当因为擅长骑马射箭、膂力过人而得到孙坚的赏识。他跟随孙坚四处征战,多次身犯险境,冲锋陷阵,俘获敌兵,被任命为别部司马。

059

〈《吴书》曰:当勤苦有功,以军旅陪隶,分于英豪,故爵位不加。终于坚世,为别部司马。〉

〈《吴书》记载:韩当勤劳辛苦,屡立功勋,但因为是军中出身低微的随从,与其他豪杰之士的身份不同,所以爵位没有得到提升。在孙坚在世时,他始终担任别部司马。〉

060

及孙策东渡,从讨三郡,迁先登校尉,授兵二千,骑五十匹。

待到孙策东渡长江,韩当跟随他征讨江东三郡,被提拔为先登校尉,授予他两千士兵和五十匹战马。

061

从征刘勋,破黄祖,还讨鄱阳,领乐安长,山越畏服。

他跟随孙策征讨刘勋,击败了黄祖,返回后又讨伐鄱阳的叛乱,被任命为乐安县长,当地的山越部族都对他心怀敬畏而臣服。

062

后以中郎将与周瑜等拒破曹公,又与吕蒙袭取南郡,迁偏将军,领永昌太守。

后来,他以中郎将的身份与周瑜等人共同抵御并击败了曹操的军队,又和吕蒙一起袭击夺取了南郡,升任为偏将军,并兼任永昌太守。

063

宜都之役,与陆逊、朱然等共攻蜀军于涿乡,大破之,徙威烈将军,封都亭侯。

在宜都战役中,韩当与陆逊、朱然等人一起在涿乡攻击蜀汉军队,大败敌军,因此转任为威烈将军,被封为都亭侯。

064

曹真攻南郡,当保东南。

当曹真进攻南郡时,韩当负责保卫东南方向的防线。

065

在外为帅,厉将士同心固守,又敬望督司,奉遵法令,权善之。

韩当在外领兵作战时,能激励将士们同心协力、坚守阵地,同时又敬重监军,遵守法令,孙权因此对他大加赞赏。

066

黄武二年,封石城侯,迁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后又加都督之号。

黄武二年(公元223年),韩当被封为石城侯,升任昭武将军,兼任冠军太守,后来又被授予都督的职务。

067

将敢死及解烦兵万人,讨丹杨贼,破之。

他率领敢死队和解烦兵一万人,前去讨伐丹杨郡的贼寇,并成功击败了他们。

068

会病卒,子综袭侯领兵。

不久后韩当病逝,他的儿子韩综继承了侯爵爵位和军队。

069

其年,权征石阳,以综有忧,使守武昌,而综淫乱不轨。

就在那一年,孙权出征石阳,因为韩综正处于服丧期间,便派他留守武昌,但韩综却淫乱放纵,不守法纪。

070

权虽以父故不问,综内怀惧,

孙权虽然看在他父亲韩当的份上没有追究,但韩综内心却非常恐惧,

071

〈《吴书》曰:综欲叛,恐左右不从,因讽使劫略,示欲饶之,转相放效,为行旅大患。后因诈言被诏,以部曲为寇盗见诘让,云“将吏以下,当并收治”,又言恐罪自及。左右因曰:“惟当去耳。”遂共图计,以当葬父,尽呼亲戚姑姊,悉以嫁将吏,所幸婢妾,皆赐与亲近,杀牛饮酒歃血,与共盟誓。〉

(《吴书》记载:韩综想要叛逃,又担心身边的人不肯跟从,于是就暗示、指使他们去抢劫,之后又假装宽恕他们。于是众人相互仿效,成为来往旅客的巨大祸患。后来,韩综又谎称接到诏书,说自己因为部下沦为盗寇而受到斥责,并声称“将领和官吏以下的部众都将被逮捕法办”,还说担心罪责会牵连到自己。身边的人听后便说:“那我们只有离开了。”于是他们便共同谋划叛逃。韩综借着安葬父亲的名义,召集了所有亲戚、姑姑、姐妹,将她们全部嫁给了手下的将吏,又把自己宠爱的婢女小妾都赏赐给了亲信,并杀牛饮酒,歃血为盟,与众人共同立下誓言。)

072

載父丧,将母家属部曲男女数千人奔魏。

韩综带着父亲的灵柩,率领母亲、家属以及部下的男女数千人投奔了魏国。

073

魏以为将军,封广阳侯。

魏国任命他为将军,封为广阳侯。

074

数犯边境,杀害人民,权常切齿。

韩综多次侵犯东吴边境,杀害百姓,孙权常常对他恨得咬牙切齿。

075

东兴之役,综为前锋,军败身死,诸葛恪斩送其首,以白权庙。

在东兴战役中,韩综担任前锋,结果兵败身亡。诸葛恪斩下他的首级送回都城,用来祭告孙权的宗庙。

076

蒋钦字公弈,九江寿春人也。

蒋钦,字公弈,是九江郡寿春县人。

077

孙策之袭袁术,钦随从给事。

孙策袭击袁术时,蒋钦跟随他左右,为他效力。

078

及策东渡,拜别部司马,授兵。

等到孙策向东渡过长江,蒋钦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并被授予了兵权。

079

与策周旋,平定三郡,又从定豫章。

他跟随孙策四处征战,平定了丹杨、吴、会稽三郡,之后又跟随孙策平定了豫章郡。

080

调授葛阳尉,历三县长,讨平盗贼,迁西部都尉。

他被调任为葛阳县尉,先后担任了三个县的县长,在任上讨伐平定了盗贼,后升任为西部都尉。

081

会稽冶贼吕合、秦狼等为乱,钦将兵讨击,遂禽合、狼,五县平定,徙讨越中郎将,以泾拘、昭阳为奉邑。

会稽郡冶县的盗贼吕合、秦狼等人作乱,蒋钦率领军队前去征讨,最终擒获了吕合和秦狼,平定了五个县。他因此被调任为讨越中郎将,并获封泾拘、昭阳两地作为食邑。

082

贺齐讨黝贼,钦督万兵,与齐并力,黝贼平定。

贺齐征讨黟县的盗贼时,蒋钦率领一万士兵,与贺齐合力出击,最终平定了黟县的贼寇。

083

从征合肥,魏将张辽袭权于津北,钦力战有功,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

蒋钦跟随孙权征讨合肥时,魏国将领张辽在津水北岸偷袭孙权,蒋钦奋力作战,立下战功,升任为荡寇将军,并兼任濡须督。

084

后召还都,拜津右护军,典领辞讼。

后来蒋钦被召回都城,被任命为津右护军,主管诉讼事务。

085

权尝入其堂内,母踈帐缥被,妻妾布裙。

孙权曾经进入他的厅堂,看到他的母亲用的是稀疏的帷帐和淡青色的被子,妻妾们穿的也只是普通的布裙。

086

权叹其在贵守约,即敕御府为母作锦被,改易帷帐,妻妾衣服悉皆锦绣。

孙权感叹蒋钦身居高位却生活节俭,于是下令皇家府库为他母亲制作锦被,更换帷帐,并让他妻妾的衣服全都换成锦绣。

087

初,钦屯宣城,尝讨豫章贼。

当初,蒋钦驻扎在宣城时,曾经讨伐过豫章郡的盗贼。

088

芜湖令徐盛收钦屯吏,表斩之,权以钦在远不许,盛由是自嫌于钦。

芜湖县令徐盛逮捕了蒋钦手下的一位屯吏,并上表请求处斩他。孙权因为蒋钦当时远在驻地,没有批准。徐盛从此对蒋钦心怀芥蒂。

089

曹公出濡须,钦与吕蒙持诸军节度。

曹操率军进攻濡须,蒋钦与吕蒙共同总管各路军队。

090

盛常畏钦因事害己,而钦每称其善。

徐盛常常担心蒋钦会借故加害自己,然而蒋钦却时常称赞徐盛的优点。

091

盛既服德,论者美焉。

徐盛因此对蒋钦心悦诚服,当时的评论者都称赞这件事。

092

〈《江表传》曰:权谓钦曰:“盛前白卿,卿今举盛,欲慕祁奚邪?”钦对曰:“臣闻公举不挟私怨,盛忠而勤彊,有胆略器用,好万人督也。今大事未定,臣当助国求才,岂敢挟私恨以蔽贤乎!”权嘉之。〉

(《江表传》记载:孙权对蒋钦说:“徐盛之前举报过你,如今你却举荐他,是想效仿祁奚吗?”蒋钦回答说:“我听说举荐人才应出于公心,不应夹带私人恩怨。徐盛忠诚、勤勉、强干,有胆识谋略和才干,是一位优秀的万人将领。如今大业未定,我应当为国举才,怎敢因私人恩怨而埋没贤能呢!”孙权为此称赞了他。)

093

权讨关羽,钦督水军入沔,还,道病卒。

孙权讨伐关羽时,蒋钦率领水军进入沔水,在返回的途中病逝。

094

权素服举哀,以芜湖民二百户、田二百顷,给钦妻子。

孙权身穿丧服为他举哀,并将芜湖的二百户民户和二百顷田地,赐给蒋钦的妻子和儿女。

095

子壹封宣城侯,领兵拒刘备有功,还赴南郡,与魏交战,临阵卒。

蒋钦的儿子蒋壹被封为宣城侯,他曾率兵抵御刘备有功,后返回南郡,在与魏国军队交战时阵亡。

096

壹无子,弟休领兵,后有罪失业。

蒋壹没有儿子,他的弟弟蒋休接管了部队,后来因为犯罪而被罢免了官职。

097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也。

周泰,字幼平,是九江郡下蔡县人。

098

与蒋钦随孙策为左右,服事恭敬,数战有功。

他与蒋钦一同跟随孙策,担任左右护卫,侍奉时恭敬谨慎,屡立战功。

099

策入会稽,署别部司马,授兵。

孙策进入会稽郡后,任命周泰为别部司马,并授予他部队。

100

权爱其为人,请以自给。

孙权很欣赏周泰的为人,便向孙策请求,让周泰归自己指挥。

101

策讨六县山贼,权住宣城,使士自卫,不能千人,意尚忽略,不治围落,而山贼数千人卒至。

孙策讨伐六县的山贼时,孙权驻扎在宣城,率领士兵进行自卫,兵力不足千人,心态上还很松懈,没有修筑防御工事,结果数千名山贼突然来袭。

102

权始得上马,而贼锋刃已交于左右,或斫中马鞍,众莫能自定。

孙权刚一上马,敌人的刀剑就已经交锋到他身边,有的甚至砍中了马鞍,众人惊慌失措,无法镇定下来。

103

惟泰奋激,投身卫权,胆气倍人,左右由泰并能就战。

只有周泰奋勇激昂,挺身而出保护孙权,胆气比常人加倍,他身边的人因为有他才能够投入战斗。

104

贼既解散,身被十二创,良久乃苏。

山贼被打散后,周泰身上受了十二处创伤,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

105

是日无泰,权几危殆。

如果那天没有周泰,孙权几乎就性命难保了。

106

策深德之,补春谷长。

孙策非常感激他,任命他为春谷县长。

107

后从攻皖,及讨江夏,还过豫章,复补宜春长,所在皆食其征赋。

后来,他跟随大军攻打皖城,又讨伐江夏,返回时途经豫章,再次被任命为宜春县长,在任职的地方都可以用当地的赋税作为自己的俸禄。

108

从讨黄祖有功。

他跟随大军讨伐黄祖,立有功劳。

109

后与周瑜、程普拒曹公于赤壁,攻曹仁于南郡。

之后,他与周瑜、程普一起在赤壁抵抗曹操,并在南郡进攻曹仁。

110

荆州平定,将兵屯岑。

荆州平定之后,他率领部队驻扎在岑地。

111

曹公出濡须,泰复赴击,曹公退,留督濡须,拜平虏将军。

曹操率军进攻濡须,周泰再次前往迎击。曹操撤退后,周泰留下来都督濡须的防务,被任命为平虏将军。

112

时朱然、徐盛等皆在所部,并不伏也,权特为案行至濡须邬,因会诸将,大为酣乐。

当时,朱然、徐盛等将领都在周泰的麾下,但他们内心并不服从。孙权为此特地巡视到濡须坞,于是召集各位将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113

权自行酒到泰前,命泰解衣,权手自指其创痕,问以所起。

孙权亲自为大家倒酒,走到周泰面前时,命令他解开衣服。孙权用手一一指着他身上的伤疤,询问这些伤疤的来历。

114

泰辄记昔战斗处以对,毕,使复服,欢䜩极夜。

周泰便逐一回忆起当年战斗的情景并加以回答。说完后,孙权让他穿回衣服,宴会一直持续到深夜,尽欢而散。

115

其明日,遣使者授以御盖。

第二天,孙权派遣使者,将自己使用的车盖赏赐给了周泰。

116

〈《江表传》曰:权把其臂,因流涕交连,字之曰:“幼平,卿为孤兄弟战如熊虎,不惜躯命,被创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卿吴之功臣,孤当与卿同荣辱,等休戚。幼平意快为之,勿以寒门自退也。”即敕以己常所用御帻青缣盖赐之。坐罢,住驾,使泰以兵马导从出,鸣鼓角作鼓吹。〉

(《江表传》记载:孙权握着周泰的手臂,眼泪纵横,称呼他的字说:“幼平,你为了我们孙家兄弟,像熊虎一样奋战,不惜性命,身受数十处创伤,皮肤如同被刀刻画过一般,我怎能不将你视作骨肉至亲,把军马重任托付给你呢!你是东吴的功臣,我理当与你同享荣耀、共担耻辱,祸福与共。幼平你尽管放开手去做,不要因为出身寒微而自己退缩。”随即下令将自己常用的御用青色丝绢伞盖赏赐给他。宴席结束后,孙权停下车驾,让周泰率领兵马作为仪仗前导而出,并鸣响鼓角,演奏军乐。)

117

于是盛等乃伏。

从此以后,徐盛等人才心悦诚服。

118

后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拜泰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

后来孙权击败关羽,想要进一步谋取蜀地,便任命周泰为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为陵阳侯。

119

黄武中卒。

周泰在黄武(公元222年-229年)年间去世。

120

子邵以骑都尉领兵。

他的儿子周邵以骑都尉的身份统领军队。

121

曹仁出濡须,战有功,又从攻破曹休,进位裨将军,黄龙二年卒。

当曹仁进攻濡须时,蒋邵作战有功,后来又跟随部队击败曹休,晋升为裨将军,于黄龙二年(公元230年)去世。

122

弟承领兵袭侯。

他的弟弟蒋承接管了部队,并继承了他的侯爵爵位。

123

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

陈武,字子烈,是庐江郡松滋县人。

124

孙策在寿春,武往修谒,时年十八,长七尺七寸,因从渡江,征讨有功,拜别部司马。

孙策在寿春时,陈武前去拜见,当时他年仅十八岁,身高七尺七寸。于是他跟随孙策渡过长江,因征战有功,被任命为别部司马。

125

策破刘勋,多得庐江人,料其精锐,乃以武为督,所向无前。

孙策击败刘勋后,俘获了许多庐江人,他从中挑选出精锐部队,任命陈武为统帅,这支部队所向披靡。

126

及权统事,转督五校。

等到孙权统领事务后,陈武被调任为五校督。

127

仁厚好施,乡里远方客多依托之。

他为人仁厚,乐善好施,家乡和远方的宾客大多前来投靠他。

128

尤为权所亲爱,数至其家。

他尤其受到孙权的亲近喜爱,孙权曾多次到他家中探访。

129

累有功劳,进位偏将军。

因累积有功,他晋升为偏将军。

130

建安二十年,从击合肥,奋命战死。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陈武跟随孙权攻打合肥,奋力拼杀而战死。

131

权哀之,自临其葬。

孙权对此非常哀伤,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

132

〈《江表传》曰:权命以其爱妾殉葬,复客二百家。 孙盛曰:昔三良从秦穆师以之不征;魏妾既出,杜回以之僵仆。祸福之报,如此之效也。权仗计任术,以生从死,世祚之促,不亦宜乎!〉

(《江表传》记载:孙权下令让陈武的爱妾为他殉葬,并免除了他门下食客二百家的赋税徭役。孙盛评论说:过去,秦穆公让三位贤良的大臣殉葬,因此《诗经》作《黄鸟》篇予以谴责;魏颗没有让父亲的爱妾殉葬,后来那位爱妾的父亲结草绊倒了杜回,使魏颗获胜。祸福的报应,就是如此灵验。孙权依赖计谋权术,让活人为死人殉葬,他孙家的国运如此短促,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133

子修有武风,年十九,权召见奖厉,拜别部司马,授兵五百人。

他的儿子陈修有陈武的风范,十九岁时,孙权召见并嘉奖勉励他,任命他为别部司马,并拨给他五百名士兵。

134

时诸新兵多有逃叛,而修抚循得意,不失一人。

当时新招募的士兵大多都逃亡了,但陈修安抚管理他们的方法很得当,没有一个人逃走。

135

权奇之,拜为校尉。

孙权认为他很了不起,任命他为校尉。

136

建安末,追录功臣后,封修都亭侯,为解烦督。

建安末年(公元219-220年),在追录功臣后代时,封陈修为都亭侯,任命他为解烦督。

137

黄龙元年卒。

黄龙元年(公元229年),陈修去世。

138

弟表,字文奥,武庶子也,少知名,与诸葛恪、顾谭、张休等并侍东宫,皆共亲友。

(陈修的)弟弟陈表,字文奥,是陈武的庶子,年轻时就很有名望,与诸葛恪、顾谭、张休等人一同在东宫侍奉太子,都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139

尚书暨艳亦与表善,后艳遇罪,时人咸自营护,信厚言薄,表独不然,士以此重之。

尚书暨艳也与陈表关系很好。后来暨艳获罪,当时的人都急于自保,(与暨艳)断绝了深厚的交情,言语上也变得刻薄,唯独陈表不这样,士人因此很敬重他。

140

徙太子中庶子,拜翼正都尉。

(陈表)被调任为太子中庶子,后又被任命为翼正都尉。

141

兄修亡后,表母不肯事修母,表谓其母曰:“兄不幸早亡,表统家事,当奉嫡母。母若能为表屈情,承顺嫡母者,是至愿也;若母不能,直当出别居耳。”表于大义公正如此。

在兄长周修去世后,周表的生母不愿意侍奉周修的母亲(嫡母)。周表对自己的母亲说:“哥哥不幸早逝,现在由我掌管家事,理应侍奉嫡母。母亲如果您能为了我而委屈自己,顺从嫡母,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如果您做不到,那就只好搬出去另外居住了。”周表在道义上就是如此公正。

142

由是二母感寤雍穆。

因此,两位母亲深受感化而醒悟,从此和睦相处。

143

表以父死敌场,求用为将,领兵五百人。

周表因为父亲战死沙场,请求被任用为将领,统领五百名士兵。

144

表欲得战士之力,倾意接待,士皆爱附,乐为用命。

周表渴望获得士兵们的鼎力支持,便全心全意地款待他们,士兵们都爱戴并依附于他,乐意为他效命。

145

时有盗官物者,疑无难士施明。

当时发生了盗窃官府财物的案件,嫌疑指向了无难营的士兵施明。

146

明素壮悍,收考极毒,惟死无辞,廷尉以闻。

施明一向强壮凶悍,被逮捕后遭受了极其残酷的拷问,但他宁死也不认罪,廷尉将此事上报给了孙权。

147

权以表能得健儿之心,诏以明付表,使自以意求其情实。

孙权因为张表能够赢得勇士们的拥护,便下诏将施明交给张表处理,让他用自己的方法查明真相。

148

表便破械沐浴,易其衣服,厚设酒食,欢以诱之。

张表随即解开施明的刑具,让他洗澡,给他换上新衣服,并准备了丰盛的酒食,用友善温和的方式来劝诱他。

149

明乃首服,具列支党。

施明于是便认罪了,并且详细列出了所有同党的名字。

150

表以状闻。

张表将审讯结果上报给了孙权。

151

权奇之,欲全其名,特为赦明,诛戮其党。

孙权认为凌表非常了不起,想要成全他的名声,于是特别赦免了施明,而将他的同党全部处死。

152

迁表为无难右部督,封都亭侯,以继旧爵。

凌表被升任为无难右部督,并被封为都亭侯,以继承他父亲旧有的爵位。

153

表皆陈让,乞以传修子延,权不许。

凌表将这些官爵都推辞了,请求将它们传给修子延,但孙权没有批准。

154

嘉禾三年,诸葛恪领丹杨太守,讨平山越,以表领新安都尉,与恪参势。

嘉禾三年(公元234年),诸葛恪担任丹杨太守,征讨并平定山越,凌表被任命为新安都尉,与诸葛恪的部队协同行动。

155

初,表所受赐复人得二百家,在会稽新安县。

当初,凌表因功获赐二百户享有免税免役特权的“复人”,这些人家都居住在会稽郡的新安县。

156

表简视其人,皆堪好兵,乃上疏陈让,乞以还官,充足精锐。

周表检阅了这些人,发现他们都适合当精兵,于是上书陈述理由并推辞赏赐,请求将这些人交还给官府,用来充实精锐部队。

157

诏曰:“先将军有功于国,国家以此报之,卿何得辞焉?”

诏书上说:“先将军(周鲂)为国家立下功劳,国家以此来报答他,你怎么能推辞呢?”

158

表乃称曰:“今除国贼,报父之仇,以人为本。空枉此劲锐以为僮仆,非表志也。”

周表于是回答说:“如今要铲除国贼、为父报仇,应当以人力为根本。白白浪费这些精锐的士卒让他们去做僮仆,这不是我的志向。”

159

皆辄料取以充部伍。

(周表)于是将这些人全部挑选出来,补充到了自己的部队中。

160

所在以闻,权甚嘉之。

当地官府将此事上报后,孙权对他大加赞赏。

161

下郡县,料正户羸民以补其处。

孙权于是下令给郡县,挑选正式在册的老弱平民来补充那些户籍的空缺。

162

表在官三年,广开降纳,得兵万馀人。

周表在任职的三年里,广泛招降纳附,获得了一万多名士兵。

163

事捷当出,会鄱阳民吴遽等为乱,攻没城郭,属县摇动,表便越界赴讨,遽以破败,遂降。

任务完成正要调离时,恰逢鄱阳郡的民众吴遽等人发动叛乱,攻陷了城池,周边各县都因此动荡不安。周表于是越过自己的管辖边界前往征讨,吴遽因此被击败,随即投降。

164

陆逊拜表偏将军,进封都乡侯,北屯章坑。

陆逊任命周表为偏将军,并晋封他为都乡侯,让他向北驻扎在章坑。

165

年三十四卒。

他在三十四岁时去世。

166

家财尽于养士,死之日,妻子露立,太子登为起屋宅。

他的家产全都用来供养士兵,去世那天,妻儿无处栖身,太子孙登特地为他们建造了房屋。

167

子敖年十七,拜别部司马,授兵四百人。

他的儿子周敖十七岁时,被任命为别部司马,统领四百名士兵。

168

敖卒,修子延复为司马代敖。

周敖去世后,周 Xiu的儿子周延又接替周敖担任司马。

169

延弟永,将军,封侯。

周延的弟弟周永,后来官至将军,被封为侯爵。

170

始施明感表,自变行为善,遂成健将,致位将军。

当初有个叫施明的人,被周表所感化,从此改变自己的行为,一心向善,最终成为一名勇猛的将领,官位也做到了将军。

171

董袭字元代,会稽馀姚人,长八尺,武力过人。

董袭,字元代,是会稽郡余姚县人。他身高八尺,武力超群。

172

〈谢承《后汉书》称袭志节慷慨,武毅猛烈。〉

(谢承的《后汉书》中称赞董袭志向高远,气节慷慨,勇武刚毅,威猛激烈。)

173

孙策入郡,袭迎于高迁亭,策见而伟之,到署门下贼曹。

孙策进入会稽郡时,董袭在高迁亭迎接他。孙策见到他后认为他非常出众,一到官署就任命他为门下贼曹。

174

时山阴宿贼黄龙罗、周勃聚党数千人,策自出讨,袭身斩罗、勃首,还拜别部司马,授兵数千,迁扬武都尉。

当时,山阴县的老牌盗贼黄龙罗、周勃聚集了数千人马。孙策亲自率军出征讨伐,董袭亲手斩下了黄龙罗和周勃的首级。回师后,董袭被任命为别部司马,授予数千士兵,后升任为扬武都尉。

175

从策攻皖,又讨刘勋于寻阳,伐黄祖于江夏。

他跟随孙策攻打过皖城,又在寻阳讨伐过刘勋,还在江夏进攻过黄祖。

176

策薨,权年少,初统事,太妃忧之,引见张昭及袭等,问江东可保安不,袭对曰:“江东地势有山川之固,而讨逆明府恩德在民。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

孙策去世后,孙权年纪尚轻,刚刚接管事务,吴太妃为此感到担忧,便召见张昭和董袭等人,询问江东的局势能否保持安稳。董袭回答说:‘江东有山川之险可以固守,而且讨逆将军府君(孙策)的恩德深得民心。如今讨虏将军(孙权)继承基业,上下一心,都愿为您效命;张昭总管各项事务,我董袭等人为您充当爪牙武将,这正是地利与人和兼备之时,完全不必担忧。’

177

众皆壮其言。

在场的人都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

178

鄱阳贼彭虎等众数万人,袭与凌统、步隲、蒋钦各别分讨。

鄱阳一带的山贼彭虎等人聚集了数万人,董袭与凌统、步骘、蒋钦各自率领部队分头征讨。

179

袭所向辄破,虎等望见旌旗,便散走,旬日尽平,拜威越校尉,迁偏将军。

董袭的部队所向披靡,彭虎等人一望见他的旗帜,就四散奔逃。十天之内,叛乱便被全部平定。董袭因此被任命为威越校尉,后升任偏将军。

180

建安十三年,权讨黄祖。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讨伐黄祖。

181

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闾大绁系石为矴,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

黄祖将两艘蒙冲战舰横置在沔口,用棕榈纤维制成的大绳索拴住巨石作为船锚,船上部署了上千名士兵,用强弩交叉射击,箭矢如雨般落下,孙权的军队无法前进。

182

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人被两铠,乘大舸船,突入蒙冲里。

周泰和凌统都担任先锋,各自率领一百名敢死队员,每人都身穿两层铠甲,乘坐大船,冲入蒙冲战舰的包围之中。

183

袭身以刀断两绁,蒙冲乃横流,大兵遂进。

周泰亲自用刀砍断了两根绳索,那两艘蒙冲战舰随即便被水流冲开,大军于是得以顺利前进。

184

祖便开门走,兵追斩之。

黄祖随即打开城门逃跑,士兵们追上去将他斩杀。

185

明日大会,权举觞属袭曰:“今日之会,断绁之功也。”

第二天举行盛大的庆功宴会,孙权举起酒杯向周泰敬酒说:“今日能取得胜利,全是你砍断绳索的功劳啊。”

186

曹公出濡须,袭从权赴之,使袭督五楼船住濡须口。

当曹操出兵濡须时,董袭跟随孙权前去迎敌,孙权派董袭都督五楼船,驻扎在濡须口。

187

夜卒暴风,五楼船倾覆,左右散走舸,乞使袭出。

夜里突然刮起暴风,五楼船倾覆,董袭身边的将士们纷纷逃上小船,请求董袭也离开大船。

188

袭怒曰:“受将军任,在此备贼,何等委去也,敢复言此者斩!”

董袭大怒说:“我受将军重任,在此防备敌人,怎能擅离职守逃走?再有敢说这话的,斩!”

189

于是莫敢干。

于是再也没有人敢劝他。

190

其夜船败,袭死。

当天夜里,船只沉没,董袭也因此身亡。

191

权改服临殡,供给甚厚。

孙权为此换上素服亲自参加葬礼,并给予徐盛的家人非常丰厚的抚恤。

192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

甘宁,字兴霸,是巴郡临江县人。

193

〈《吴书》曰:宁本南阳人,其先客于巴郡。宁为吏举计掾,补蜀郡丞,顷之,弃官归家。〉

(《吴书》记载:甘宁祖籍南阳,他的祖先客居于巴郡。甘宁曾被地方官吏推举为计掾,后补任为蜀郡的郡丞,但不久之后就辞官还乡了。)

194

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

年轻时,甘宁孔武有力,喜好行侠仗义,招募了一群轻浮的年轻人,并成为他们的头领;他们结成团伙四处游荡,身带弓弩,背插鸟羽,腰佩铃铛,百姓一听到铃声,就知道是甘宁来了。

195

〈《吴书》曰:宁轻侠杀人,藏舍亡命,闻于郡中。其出入,步则陈车骑,水则连轻舟,侍从被文绣,所如光道路,住止常以缯锦维舟,去或割弃,以示奢也。〉

(《吴书》记载:甘宁行事轻浮凶猛,杀人越货,收留亡命之徒,在郡中名声很大。他外出时,如果在陆上行走就列出车马仪仗,如果在水上行船就连接起许多轻舟,随从们都穿着华丽的绣衣,所到之处光彩照耀着道路。停船时,他常常用彩色的丝绸来系船,离开时有时会割断丢弃,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奢侈。)

196

人与相逢,及属城长吏,接待隆厚者乃与交欢;不尔,即放所将夺其资货,于长吏界中有所贼害,作其发负,至二十馀年。

当甘宁与人相遇,包括各属县的长官时,如果对方接待他丰厚隆重,他就与之交好;否则,他就纵容手下抢夺对方的财物,甚至在这些长官的管辖境内进行抢掠,让他们为此承担后果。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二十多年。

197

止不攻劫,颇读诸子,乃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后来他停止了攻掠抢劫,读了一些诸子百家的著作,于是前去依附刘表,并居住在南阳,但没有得到任用。之后,他又转投黄祖,黄祖也只把他当作普通人对待。

198

〈《吴书》曰:宁将僮客八百人就刘表。表儒人,不习军事。时诸英豪各各起兵,宁观表事势,终必无成,恐一朝土崩,并受其祸,欲东入吴。黄祖在夏口,军不得过,乃留依祖,三年不礼之。权讨祖,祖军败奔走,追兵急,宁以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校尉凌操。祖既得免,军罢还营,待宁如初。祖都督苏飞数荐宁,祖不用,令人化诱其客,客稍亡。宁欲去,恐不获免,独忧闷不知所出。飞知其意,乃要宁,为之置酒,谓曰:“吾荐子者数矣,主不能用。日月逾迈,人生几何,宜自远图,庶遇知己。”宁良久乃曰:“虽有其志,未知所由。”飞曰:“吾欲白子为邾长,于是去就,孰与临阪转丸乎?”宁曰:“幸甚。”飞白祖,听宁之县。招怀亡客并义从者,得数百人。〉

(《吴书》记载:甘宁率领八百名家客投奔刘表。刘表是个儒生,不熟悉军事。当时各路英雄豪杰纷纷起兵,甘宁观察刘表的形势,认为他终究不会有什么成就,担心他有朝一日会土崩瓦解,自己也跟着遭殃,于是想向东投奔孙吴。但黄祖驻扎在夏口,甘宁的队伍无法通过,只好留下依附黄祖,黄祖三年都没有以礼相待。孙权讨伐黄祖时,黄祖军队战败逃跑,追兵紧逼,甘宁凭借高超的箭术,率兵断后,射杀了校尉凌操。黄祖因此得以脱身,战后回到营中,对待甘宁却和当初一样。黄祖的都督苏飞多次推荐甘宁,黄祖就是不采纳,还派人去引诱甘宁的宾客,导致宾客逐渐离散。甘宁想离开,又怕无法脱身,独自忧愁烦闷,不知该怎么办。苏飞知道他的心意,于是邀请甘宁,为他设宴说:“我推荐您很多次了,但主公就是不肯重用。时光飞逝,人生能有多长,您应该为自己做长远打算,或许能遇到知己。”甘宁沉默良久才说:“虽然有这个想法,但不知该如何是好。”苏飞说:“我想向主公举荐您担任邾县县长,到了那里之后,是去是留就由您自己决定了,这岂不像从山坡上滚下圆球一样容易吗?”甘宁说:“那真是太好了。”苏飞向黄祖禀报,黄祖同意甘宁前往邾县。甘宁到任后,召回了离散的宾客,并招募了一些义勇之士,又聚集了数百人。)

199

于是归吴。

于是,甘宁投奔了东吴。

200

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于旧臣。

周瑜和吕蒙都一同举荐他,孙权对他另眼相看,给予了他和旧臣一样的待遇。

201

宁陈计曰:“今汉祚日微,曹操弥㤭,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甘宁献上计策说:“如今汉朝国运日益衰微,曹操越来越骄横,最终必定会篡夺皇位。荆州南部地区,山川地势便利,江河四通八达,确实是我国向西发展的战略要地。我已经观察过刘表,他谋虑不深远,儿子们又才能平庸,都不是能够继承基业的人。至尊(孙权)您应当及早谋取此地,不能让曹操抢先。要谋取荆州,就应该先攻打黄祖。黄祖如今年老昏聩,钱粮匮乏,身边亲信蒙蔽他,只顾搜刮财利,侵占官兵的利益,导致官兵们心怀怨恨。战船兵器破败失修,农业荒废,军队毫无纪律。至尊(孙权)您现在出兵,必定能击败他。一旦击破黄祖的军队,就可以长驱西进,占据楚关,势力范围将大大扩展,然后就可以逐步谋取巴蜀之地了。”

202

权深纳之。

孙权深深地采纳了他的计策。

203

张昭时在坐,难曰:“吴下业业,若军果行,恐必致乱。”

张昭当时也在座,他诘难道:“吴地内部尚不稳定,如果大军真的出征,恐怕必定会引发内乱。”

204

宁谓昭曰:“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

甘宁对张昭说:“国家把如同萧何一般的留守重任托付给您,您留守后方却担心发生动乱,这又怎么能算是仰慕效法古之贤人呢?”

205

权举酒属宁曰:“兴霸,今年行讨,如此酒矣,决以付卿。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

孙权举起酒杯劝甘宁饮下,说道:“兴霸(甘宁),今年征讨黄祖之事,就如同这杯酒,我决定全权托付给你了。你只要尽力谋划好方略,确保一定能攻克黄祖,那么大功就是你的,又何必在意张长史(张昭)的话呢?”

206

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

孙权于是向西进军,果然擒获了黄祖,并俘虏了他全部的部众。

207

〈《吴书》曰:初,权破祖,先作两函,欲以盛祖及苏飞首。飞令人告急于宁,宁曰:“飞若不言,吾岂忘之?”权为诸将置酒,宁下席叩头,血涕交流,为权言:“飞畴昔旧恩,宁不值飞,固已损骸于沟壑,不得致命于麾下。今飞罪当夷戮,特从将军乞其首领。”权感其言,谓曰:“今为君致之,若走去何?”宁曰:“飞免分裂之祸,受更生之恩,逐之尚必不走,岂当图亡哉!若尔,宁头当代入函。”权乃赦之。〉

〈《吴书》记载:当初,孙权击破黄祖后,事先准备了两个木匣,想要用来装黄祖和苏飞的头颅。苏飞派人向甘宁紧急求救,甘宁说:“苏飞就算不说,我难道会忘记他吗?”孙权为众将设宴庆功时,甘宁离席叩头,声泪俱下地对孙权说:“苏飞过去对我有恩,我甘宁如果没有遇到他,早已是沟壑中的一具骸骨,不可能在您麾下效命了。如今苏飞罪当处死,我特地向将军您请求保全他的性命。”孙权被他的话所感动,说:“现在我为你饶了他,如果他逃跑了怎么办?”甘宁回答:“苏飞免于杀身之祸,蒙受再生的大恩,即使驱赶他,他也必定不会离开,又怎会图谋逃跑呢!如果他真这么做了,我甘宁的头颅愿意代替他装进木匣。”孙权于是赦免了苏飞。〉

208

后随周瑜拒破曹公于乌林。

之后,甘宁跟随周瑜在乌林抵抗并击败了曹操的军队。

209

攻曹仁于南郡,未拔,宁建计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

进攻南郡的曹仁但未能攻克,甘宁于是建议抄小路先进攻并夺取夷陵,他前去后立即攻下了城池,并随即入城驻守。

210

时手下有数百兵,并所新得,仅满千人。

当时甘宁手下只有几百名士兵,加上新收编的部队,总共才刚满一千人。

211

曹仁乃令五六千人围宁。

曹仁于是派遣五六千人包围了甘宁。

212

宁受攻累日,敌设高楼,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

甘宁被围攻多日,敌军搭建了高楼,箭如雨下射入城中,城内士兵都十分恐惧,只有甘宁一人谈笑自若。

213

遣使报瑜,瑜用吕蒙计,帅诸将解围。

甘宁派使者向周瑜报告情况,周瑜采纳了吕蒙的计策,率领众将前来解围。

214

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

后来,甘宁跟随鲁肃镇守益阳,抵御关羽。

215

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馀里浅濑,云欲夜涉渡。

关羽号称有三万兵马,他自己挑选了五千精锐士兵,派他们前往县城上游十多里的浅滩,声称要在夜间渡河。

216

肃与诸将议。

鲁肃便与手下众将商议对策。

217

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

当时甘宁手下只有三百士兵,他便对鲁肃说:“只要再增派给我五百人,我就去对付他。我保证关羽一听到我的名声(原文为咳唾声),就不敢渡河;如果他胆敢渡河,就一定会被我活捉。”

218

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

鲁肃当即挑选了一千名士兵增援给甘宁,甘宁于是连夜赶往对岸。

219

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

关羽听闻甘宁已经到来,便停止了渡河的计划,转而在岸边用木柴筑起营寨。因此,这个地方后来就被称为“关羽濑”。

220

权嘉宁功,拜西陵太守,领阳新、下雉两县。

孙权嘉奖甘宁的功劳,任命他为西陵太守,管辖阳新和下雉两个县。

221

后从攻皖,为升城督。

后来,甘宁跟随大军进攻皖城,担任攻城指挥。

222

宁手持练,身缘城,为吏士先,卒破获朱光。

甘宁手持丝练,亲自攀登城墙,身先士卒,最终攻破城池并擒获了朱光。

223

计功,吕蒙为最。宁次之,拜折冲将军。

评定战功时,吕蒙为首功,甘宁次之,被任命为折冲将军。

224

后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

后来曹操率军进攻濡须,甘宁担任前锋都督,奉命出击突袭敌人的前营。

225

权特赐米酒众殽,宁乃料赐手下百馀人食。

孙权特地赏赐了米酒和各种菜肴,甘宁于是将这些食物分给手下的一百多名士兵享用。

226

食毕,宁先以银碗酌酒,自饮两碗,乃酌与其都督。

吃完饭后,甘宁先用银碗倒酒,自己喝了两碗,然后给他的都督倒酒。

227

都督伏,不肯时持。

那位都督拜伏在地,不敢立刻接过酒碗。

228

宁引白削置膝上,呵谓之曰:“卿见知于至尊,孰与甘宁?甘宁尚不惜死,卿何以独惜死乎?”

甘宁拔出雪亮的刀放在膝盖上,对他呵斥道:“你受到至尊(孙权)的赏识,能和我甘宁相比吗?我甘宁尚且不怕死,你为什么偏偏就怕死呢?”

229

都督见宁色厉,即起拜待酒次,通酌兵各一银碗。

那位都督看到甘宁神色严厉,立刻起身拜谢,按次序接过酒,并给所有士兵都倒了一银碗酒。

230

至二更时,衔枚出斫敌。

到了二更时分,(他们)口中衔着木枚,出发偷袭敌营。

231

敌惊动,遂退。

敌人受到惊扰,于是撤退了。

232

宁益贵重,增兵二千人。

甘宁因此更加受到器重,孙权为他增配了两千名士兵。

233

〈《江表传》曰:“曹公出濡须,号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权率众七万应之,使宁领三千人为前部督。权密敕宁,使夜入魏军。宁乃选手下健儿百馀人,径诣曹公营下,使拔鹿角,逾垒入营,斩得数十级。北军惊骇鼓噪,举火如星,宁已还入营,作鼓吹,称万岁。因夜见权,权喜曰:“足以惊骇老子否?聊以观卿胆耳。”即赐绢千匹,刀百口。权曰:“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停住月馀,北军便退。〉

(《江表传》记载说:“曹操率军进攻濡须,号称拥有四十万步兵和骑兵,大军在长江边饮马。孙权率领七万兵马迎战,任命甘宁率领三千人担任前部都督。孙权秘密下令给甘宁,让他乘夜突袭魏军大营。甘宁于是挑选了一百多名精锐士兵,直接来到曹操营前,让他们拔掉鹿角,翻越营垒冲入敌营,斩杀了数十人。曹军惊慌失措,一片喧哗,点起的火把多如繁星。而此时甘宁已经返回自己的营寨,命人奏响军乐,高呼万岁。甘宁当夜就去拜见孙权,孙权高兴地说:‘这次行动足以吓唬那个老家伙(指曹操)了吧?我不过是想看看你的胆量罢了。’随即赏赐给甘宁一千匹绢和一百口宝刀。孙权说:‘曹孟德(曹操)有张辽,我有甘兴霸(甘宁),足以相互匹敌了。’双方对峙一个多月后,曹军便撤退了。)

234

宁虽麤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

甘宁虽然性情粗野凶猛,喜好杀戮,但是为人开朗爽快,富有计谋,轻视钱财,尊重士人,能够优厚地供养勇猛的士兵,这些士兵也乐于为他效命。

235

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馀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甘宁跟随孙权进攻合肥,恰逢军中流行疫病,大军都已经撤退,只剩下一千多名亲兵卫队,以及吕蒙、蒋钦、凌统和甘宁等人,跟随孙权驻扎在逍遥津北岸。

236

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

张辽侦察得知了孙权军的情况,立即率领步兵和骑兵突然赶到。

237

宁引弓射敌,与统等死战。

甘宁拉弓射向敌人,与凌统等人拼死作战。

238

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权尤嘉之。

甘宁厉声喝问为什么不奏响战鼓和号角,他豪壮之气坚决果敢,孙权因此对他大加赞赏。

239

〈《吴书》曰:凌统怨宁杀其父操,宁常备统,不与相见。权亦命统不得仇之。尝于吕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宁起曰:“宁能双戟舞。”蒙曰:“宁虽能,未若蒙之巧也。”因操刀持楯,以身分之。后权知统意,因令宁将兵,遂徙屯于半州。〉

(《吴书》记载:凌统因为甘宁杀害了他的父亲凌操而心怀怨恨,甘宁也常常防备着凌统,不与他相见。孙权也命令凌统不准寻仇。有一次,在吕蒙家中聚会,酒喝到兴头上,凌统便拔刀起舞。甘宁站起来说:“我能舞双戟。”吕蒙说:“甘宁虽然舞得好,但不如我的巧妙。”于是手持刀和盾牌,站到两人中间将他们隔开。后来孙权知道了凌统的心思,便命令甘宁率领部队,调防驻扎到半州。)

240

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

甘宁手下一个在厨房做事的仆人曾经犯了过错,便逃去投奔吕蒙。

241

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

吕蒙担心甘宁会杀掉这个仆人,所以没有立刻把他送回去。

242

后宁赍礼礼蒙母,临当与升堂,乃出厨下儿还宁。

后来,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见吕蒙的母亲,就在将要与吕蒙母亲一起进入厅堂时,吕蒙才叫出那个仆人,把他还给了甘宁。

243

宁许蒙不杀。

甘宁向吕蒙承诺不会杀掉他。

244

斯须还船,缚置桑树,自挽弓射杀之。

没过一会儿,甘宁回到自己的船上,把那个仆人绑在桑树上,亲自拉弓将他射杀了。

245

毕,敕船人更增舸缆,解衣卧船中。

杀了人之后,他命令船上的人加固船的缆绳,然后脱下衣服,躺在船里。

246

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

吕蒙大怒,立即擂鼓召集军队,准备前往船上攻击甘宁。

247

宁闻之,故卧不起。

甘宁听说了这件事,却故意躺着不起来。

248

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

吕蒙的母亲赤着脚跑出来劝阻吕蒙说:“主公(孙权)待你如同亲骨肉,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你,你怎么能因为私人恩怨就想去攻杀甘宁呢?就算甘宁死后,主公不追究此事,你这样做也是身为臣子不合法的行为。”

249

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

吕蒙一向非常孝顺,听了母亲的话,心结顿时解开,于是亲自来到甘宁的船上,笑着招呼他说:“兴霸(甘宁),我母亲正等着你吃饭呢,快上来吧!”

250

宁涕泣歔欷曰:“负卿。”

甘宁流着泪,抽泣着说:“是我对不起你。”

251

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甘宁)与吕蒙一同回去拜见吕蒙的母亲,整日欢快地宴饮。

252

宁卒,权痛惜之。

甘宁去世后,孙权对他感到非常痛心和惋惜。

253

子瓌,以罪徙会稽,无几死。

甘宁的儿子甘瓌,因为犯罪被流放到会稽郡,不久就去世了。

254

凌统字公绩,吴郡馀杭人也。

凌统,字公绩,是吴郡余杭人。

255

父操,轻侠有胆气,孙策初兴,每从征伐,常冠军履锋。

他的父亲凌操,为人轻侠豪迈,胆识过人。孙策刚起兵时,凌操每次都跟随他出征,常常勇冠三军,身先士卒。

256

守永平长,平治山越,奸猾敛手,迁破贼校尉。

凌操担任永平长官期间,平定了山越部族,使得奸诈狡猾之徒都不敢胡作非为,后来升任为破贼校尉。

257

及权统军,从讨江夏。

等到孙权统领军队时,凌操跟随他一起征讨江夏。

258

入夏口,先登,破其前锋,轻舟独进,中流矢死。

在攻入夏口时,凌操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击败了敌军的前锋部队。他乘坐一艘轻舟孤军深入,不幸被乱箭射中而阵亡。

259

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亦以操死国事,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使摄父兵。

当时凌统年仅十五岁,孙权身边的人大多称赞他,孙权也因为凌操为国捐躯,于是任命凌统为别部司马,代理破贼都尉的职务,并让他接管了父亲的部队。

260

后从击山贼,权破保屯先还,馀麻屯万人,统与督张异等留攻围之,克日当攻。

之后,凌统跟随孙权攻打山贼。孙权攻破保屯后先行返回,留下一万人在麻屯,由凌统与都督张异等人继续围攻,并约定了总攻的日期。

261

先期,统与督陈勤会饮酒,勤刚勇任气,因督祭酒,陵轹一坐,举罚不以其道。

在约定进攻日期的前几天,凌统与都督陈勤一起饮酒。陈勤为人刚勇,意气用事,凭借自己监督酒宴的身份,对在座的人傲慢欺压,处罚的方式也不合规矩。

262

统疾其侮慢,靣折不为用。

凌统痛恨他这种侮辱慢待他人的行为,当面指责他,不听从他的安排。

263

勤怒詈统,及其父操,统流涕不荅,众因罢出。

陈勤大怒,辱骂凌统,甚至辱及他的父亲凌操。凌统流着泪没有回答,于是众人纷纷散去。

264

勤乘酒凶悖,又于道路辱统。

陈勤借着酒意,凶狠蛮横,又在路上继续侮辱凌统。

265

统不忍,引刀斫勤,数日乃死。

凌统再也无法忍受,拔刀砍向陈勤,陈勤过了几天后就死了。

266

及当攻屯,统曰:“非死无以谢罪。”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次一靣,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

到了攻打麻屯的日子,凌统说:‘不拼死一战,我无法谢罪。’于是他激励士卒,自己身先士卒,冒着箭雨石块冲锋,他所负责进攻的那一面,立刻就被攻破了。各位将军乘胜追击,最终大败敌军。

267

还,自拘于军正。

回到军中,凌统主动把自己交给军法官处置。

268

权壮其果毅,使得以功赎罪。

孙权赞赏他的果敢坚毅,让他用这次的战功来抵消罪过。

269

后权复征江夏,统为前锋,与所厚健儿数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

后来孙权再次征伐江夏,凌统担任前锋,与他亲信的数十名精锐士兵同乘一艘船,常常行进在大部队前面几十里远的地方。

270

行入右江,斩黄祖将张硕,尽获船人。

行军进入右江时,凌统斩杀了黄祖的部将张硕,并俘获了他船上所有的人员。

271

还以白权,引军兼道,水陆并集。

凌统回来后将此事报告给孙权,随即率领军队日夜兼程,水陆两路大军一齐集结。

272

时吕蒙败其水军,而统先搏其城,于是大获。

当时,吕蒙击败了黄祖的水军,而凌统率先攻打其城池,最终取得了大胜。

273

权以统为承烈都尉,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遂攻曹仁,迁为校尉。

孙权任命凌统为承烈都尉,凌统与周瑜等人在乌林抵抗并击败了曹操,接着又进攻曹仁,升任为校尉。

274

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

凌统虽然身在军旅之中,却亲近贤才,善待士人,轻视钱财而重视道义,具有国士的风范。

275

又从破皖,拜荡寇中郎将,领沛相。

之后,凌统又跟随大军攻破了皖城,被任命为荡寇中郎将,并兼任沛相。

276

与吕蒙等西取三郡,反自益阳,从往合肥,为右部督。

凌统与吕蒙等人向西攻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从益阳返回后,又跟随孙权前往合肥,担任右部督。

277

时权彻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

当时孙权正要撤军,前锋部队已经出发,魏国将领张辽等人突然率兵抵达了渡口的北岸。

278

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捍权出。

孙权派人追赶前锋部队,但大军已经走远,来不及返回,于是凌统率领身边亲近的三百士兵冲入敌人的包围圈,护卫着孙权突围。

279

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

敌人已经拆毁了桥梁,桥上只剩下两块木板。孙权策马疾驰冲了过去,凌统则返回阵中继续奋战。他身边的侍卫全部战死,自己也身受重伤,斩杀了数十名敌人。在估计孙权已经脱险后,他才撤退回来。

280

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

此时桥梁已毁,道路断绝,凌统便身披盔甲,潜入水中行进。

281

权既御船,见之惊喜。

孙权登上船后,看到凌统回来,既惊喜又高兴。

282

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

凌统为身边亲近的卫士无人生还而悲痛万分,无法克制自己的哀伤。

283

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

孙权拉起衣袖为他擦泪,对他说:“公绩(凌统),逝者已矣,只要有你在,何愁将来没有部下呢?”

284

〈《吴书》曰:统创甚,权遂留统于舟,尽易其衣服。其创赖得卓氏良药,故得不死。〉

(《吴书》记载:凌统伤势严重,孙权于是将他留在船上,并为他换上全新的衣服。他的伤口多亏了卓氏的良药,才得以不死。)

285

拜偏将军,倍给本兵。

凌统被任命为偏将军,拨给他原部队双倍的兵力。

286

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槩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

当时有人向孙权推荐同郡的盛暹,认为他刚正不阿的品节超过了凌统。孙权说:“暂且能像凌统一样就足够了。”

287

后召暹夜至,时统已卧,闻之,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

后来,孙权在夜里召见盛暹。当时凌统已经睡下,听闻此事,立刻披上衣服出门,拉着盛暹的手请他进屋。

288

其爱善不害如此。

他就是这样爱惜贤才、不嫉妒他人。

289

统以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权令东占且讨之,命敕属城,凡统所求,皆先给后闻。

凌统认为山越人大多强壮剽悍,可以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来招抚他们。孙权于是命令他向东进发,相机行事并进行征讨,同时下令给所属城池,凡是凌统提出的要求,都必须先供给,然后再上报。

290

统素爱士,士亦慕焉。

凌统一向爱护士卒,士卒们也因此仰慕他。

291

得精兵万馀人,过本县,步入寺门,见长吏怀三版,恭敬尽礼,亲旧故人,恩意益隆。

凌统招募到一万多名精锐士兵,路过自己家乡的县城时,他步行进入官府,拜见县里的长官。他对这些官员谦恭有礼,一丝不苟;而对于亲戚和旧友,他的情谊和恩义则更加深厚。

292

事毕当出,会病卒,时年四十九。

事情办完正要出发时,凌统恰好病逝,享年四十九岁。

293

权闻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数日减膳,言及流涕,使张承为作铭诔。

孙权听闻此事,拍着床榻坐起身来,悲痛得无法抑制,连续多日减少食量。每当谈起凌统,他都伤心流泪,并派张承为凌统撰写铭文和诔文。

294

二子烈、封,年各数岁,权内养于宫,爱待与诸子同,宾客进见,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

凌统的两个儿子凌烈和凌封,当时都只有几岁。孙权将他们接到宫中抚养,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疼爱他们。有宾客前来拜见时,孙权就把他们叫出来指着说:“这是我的虎子啊。”

295

及八九岁,令葛光教之读书,十日一令乘马,追录统功,封烈亭侯,还其故兵。

等他们长到八九岁时,孙权又命令葛光教他们读书,并且每十天让他们练习一次骑马。为了追记凌统的功劳,孙权封凌烈为亭侯,并将凌统生前的部队交还给他。

296

后烈有罪免,封复袭爵领兵。

后来凌烈因犯罪而被免职,凌封于是再次继承爵位并统领军队。

297

〈孙盛曰:观孙权之养士也,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育凌统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是故虽令德无闻,仁泽内著,而能屈彊荆吴,僭拟年岁者,抑有由也。然霸王之道,期于大者远者,是以先王建德义之基,恢信顺之宇,制经略之纲,明贵贱之叙,易简而其亲可久,体全而其功可大,岂踒璅近务,邀利于当年哉?语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其是之谓乎!”〉

(孙盛评论说:观察孙权对待士人的方式,他真是倾尽心力,以求得他们的拼死效力。他为周泰的伤势流泪,让陈武的爱妾殉葬,为吕蒙的病情祈祷,收养凌统的遗孤,如此屈己忧劳,非常勤勉。因此,他虽然没有什么卓越的德行传闻于外,但仁爱恩泽却深植于内,所以能够降服荆、吴的强敌,建立并维持多年的政权,这确实是有原因的。然而,成就霸王大业的道路,所期盼的应是宏大而长远的目标。所以古代的贤明君主,都会奠定仁德道义的根基,开拓诚信顺服的疆土,制定深远谋略的纲领,明确尊卑贵贱的秩序。政体简约便能使君臣亲密长久,体制完备便能使功业宏伟巨大,又岂会局限于琐碎的眼前事务,只图谋当年的利益呢?古语说:“即使是小道,也必定有可取之处,但要行至远方,恐怕会陷入泥潭而无法前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98

徐盛字文向,琅邪莒人也。

徐盛,字文向,是琅琊郡莒县人。

299

遭乱,客居吴,以勇气闻。

因遭遇战乱,他客居在吴地,并以其勇气而闻名。

300

孙权统事,以为别部司马,授兵五百人,守柴桑长,拒黄祖。

孙权执掌江东事务后,任命徐盛为别部司马,授予他五百名士兵,命他担任柴桑长,以抵御黄祖。

301

祖子射,尝率数千人下攻盛。

黄祖的儿子黄射,曾经率领几千人南下攻击徐盛。

302

盛时吏士不满二百,与相拒击,伤射吏士千馀人。

当时徐盛手下的官兵不足二百人,他率众抵抗反击,杀伤了黄射的官兵一千多人。

303

已乃开门出战,大破之。

随后,徐盛打开城门出战,大败敌军。

304

射遂绝迹不复为寇。

黄射从此销声匿迹,再也不敢前来侵犯了。

305

权以为校尉、芜湖令。

孙权因此任命徐盛为校尉,兼任芜湖县令。

306

复讨临城南阿山贼有功,徙中郎将,督校兵。

他又率军征讨临城县南边的阿山贼寇,立有战功,被升任为中郎将,负责督察和训练军队。

307

曹公出濡须,从权御之。

曹操率军进攻濡须,徐盛跟随孙权前去抵御。

308

魏尝大出横江,盛与诸将俱赴讨。

魏国曾派大军进攻横江,徐盛与各位将领一同前往迎战。

309

时乘蒙冲,遇迅风,船落敌岸下,诸将恐惧,未有出者,盛独将兵,上突斫敌,敌披退走,有所伤杀,风止便还,权大壮之。

当时,徐盛乘坐蒙冲战船,遭遇了强风,船被吹到了敌军岸边。各位将领都心生恐惧,没有人敢出战,只有徐盛独自率领士兵冲上岸突袭砍杀敌人。敌军溃败而逃,遭受了一定的伤亡。等到风停后,徐盛才返回。孙权对此大加赞赏,认为他非常勇壮。

310

及权为魏称藩,魏使邢贞拜权为吴王。

等到孙权向魏国称臣时,魏国派遣使者邢贞前来册封孙权为吴王。

311

权出都亭候贞,贞有骄色,张昭既怒,而盛忿愤,顾谓同列曰:“盛等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并许洛,吞巴蜀,而令吾君与贞盟,不亦辱乎!”因涕泣横流。

孙权出城到都亭迎接邢贞,邢贞面有骄色。张昭对此感到愤怒,徐盛更是愤慨,回头对同僚们说:“我们这些人不能奋不顾身地为国效命,吞并许昌、洛阳,兼并巴蜀,却让我们的主公与邢贞这样的人订立盟约,这难道不是奇耻大辱吗!”说完便泪流满面。

312

贞闻之,谓其旅曰:“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

邢贞听说此事后,对他的随行人员说:“江东的将相们都像这样,是不会长久居于人下的。”

313

后迁建武将军,封都亭侯,领庐江太守,赐临城县为奉邑。

后来,徐盛升任为建武将军,受封为都亭侯,兼任庐江太守,并获赐临城县作为其封邑。

314

刘备次西陵,盛攻取诸屯,所向有功。

刘备驻军西陵时,徐盛奉命攻取了刘备的许多营寨,所向皆有战功。

315

曹休出洞口,盛与吕范、全琮渡江拒守。

曹休率军出征洞口,徐盛与吕范、全琮一起渡过长江进行抵御。

316

遭大风,船人多丧,盛收馀兵,与休夹江。

期间遭遇大风,船上的人员损失惨重,徐盛收拾残余部队,与曹休隔着长江对峙。

317

休使兵将就船攻盛,盛以少御多,敌不能克,各引军退。

曹休派遣兵将乘船前来攻击徐盛,徐盛以少数兵力抵御众多敌军,敌人无法取胜,于是双方各自率军撤退。

318

迁安东将军,封芜湖侯。

徐盛升任为安东将军,被封为芜湖侯。

319

后魏文帝大出,有渡江之志,盛建计从建业筑围,作薄落,围上设假楼,江中浮船。

后来魏文帝(曹丕)大规模出兵,意图渡过长江,徐盛献策,建议沿着建业的江岸修筑围墙,建造竹木栅栏,围墙上设置假的望楼,并在江中停泊战船。

320

诸将以为无益,盛不听,固立之。

其他将领都认为这样做没有用处,但徐盛不听从他们的意见,坚决地将防御工事建造起来。

321

文帝到广陵,望围愕然,弥漫数百里,而江水盛长,便引军退。

魏文帝(曹丕)到达广陵,远远望见徐盛修筑的围墙防线,大为惊愕。这道防线连绵数百里,加之长江水势正盛,于是便下令率军撤退。

322

诸将乃伏。

众将这才对徐盛心悦诚服。

323

〈干宝《晋纪》所云“疑城”,已注〈孙权传〉。 《魏氏春秋》云:文帝叹曰:“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也。”〉

(干宝的《晋纪》中所说的“疑城”,已经在《孙权传》中作了注释。《魏氏春秋》记载说:魏文帝(曹丕)感叹道:“魏国虽然有上千队的精锐骑兵,在这里也无用武之地啊。”)

324

黄武中卒。

他在黄武年间(公元222年-229年)去世。

325

子楷,袭爵领兵。

他的儿子徐楷继承了他的爵位和兵权。

326

潘璋字文珪,东郡发干人也。

潘璋,字文珪,是东郡发干县人。

327

孙权为阳羡长,始往随权。

孙权担任阳羡县长时,潘璋开始前去追随他。

328

性博荡嗜酒,居贫,好赊酤,债家至门,辄言后豪富相还。

他性情豪放不羁,喜欢喝酒。家里贫穷,却喜欢赊账买酒,债主上门讨债时,他总是说等以后富贵了再偿还。

329

权奇爱之,因使召募,得百馀人,遂以为将。

孙权认为他与众不同,非常喜爱他,于是派他去招募士兵,招到一百多人,就任命他为将领。

330

讨山贼有功,署别部司马。

潘璋因为征讨山贼有功,被任命为别部司马。

331

后为吴大巿刺姧,盗贼断绝,由是知名,迁豫章西安长。

后来,潘璋担任吴郡主市场的监察官,(在他治理下)盗贼都绝迹了,他因此声名远播,后升任为豫章郡西安县的县长。

332

刘表在荆州,民数被寇,自璋在事,寇不入境。

当时刘表占据荆州,当地百姓屡次遭到贼寇侵扰,但自从潘璋到任后,贼寇就不敢再进入县境。

333

比县建昌起为贼乱,转领建昌,加武猛校尉,讨治恶民,旬月尽平,召合遗散,得八百人,将还建业。

邻近的建昌县发生贼寇叛乱,潘璋被调去兼管建昌,并加封为武猛校尉。他征讨作乱的恶民,一个多月内就将叛乱全部平定,还召集收拢了被打散的旧部,得到八百人,率领他们返回建业。

334

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

在合肥之战中,张辽突然袭来,众将领毫无防备,陈武战死,宋谦、徐盛等人都溃散逃跑。潘璋当时身在后方部队,立即策马向前,横立马前,斩杀了宋谦和徐盛部队中逃跑的两个士兵,于是士兵们都回头再战。

335

权甚壮之,拜偏将军,遂领百校,屯半州。

孙权认为他非常勇猛,任命他为偏将军,让他统领百校,并率部驻扎在半州。

336

权征关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

孙权征讨关羽时,潘璋与朱然负责截断关羽的退路,他们抵达临沮,驻扎在夹石。

337

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

潘璋的部下司马马忠俘获了关羽,同时还抓住了关羽的儿子关平、都督赵累等人。

338

权即分宜都巫、秭归二县为固陵郡,拜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封溧阳侯。

孙权随即从宜都郡分划出巫县和秭归两个县,设立为固陵郡,任命潘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并封他为溧阳侯。

339

甘宁卒,又并其军。

甘宁去世后,潘璋又接管了他的部队。

340

刘备出夷陵,璋与陆逊并力拒之,璋部下斩备护军冯习等,所杀伤甚众,拜平北将军、襄阳太守。

刘备率军攻打夷陵时,潘璋与陆逊合力抵抗。潘璋的部下斩杀了刘备的护军冯习等人,杀伤了大量敌军。潘璋因此被任命为平北将军,兼任襄阳太守。

341

魏将夏侯尚等围南郡,分前部三万人作浮桥,渡百里洲上,诸葛瑾、杨粲并会兵赴救,未知所出,而魏兵日渡不绝。

魏国将领夏侯尚等人围攻南郡,分派前锋部队三万人建造浮桥,渡到百里洲上。诸葛瑾、杨粲合兵前往救援,但不知从何处进攻,而魏军的士兵却每天源源不断地渡河。

342

璋曰:“魏势始盛,江水又浅,未可与战。”便将所领,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苇数百万束,缚作大筏,欲顺流放火,烧败浮桥。

潘璋说:“魏军初来时士气正盛,而且江水又浅,现在还不能和他们交战。”于是他率领自己的部队,去到魏军上游五十里处,砍伐了数百万捆芦苇,捆扎成大木筏,打算顺流放火,烧毁敌人的浮桥。

343

作筏适毕,伺水长当下,尚便引退。

木筏刚刚制作完成,潘璋正等待江水上涨时顺流放下,夏侯尚就率军撤退了。

344

璋下备陆口。

潘璋于是率军南下,防守陆口。

345

权称尊号,拜右将军。

孙权称帝后,任命潘璋为右将军。

346

璋为人麤猛,禁令肃然,好立功业,所领兵马不过数千,而其所在常如万人。

潘璋为人粗犷勇猛,他颁布的禁令都得到严格执行。他喜好建立功业,所率领的兵马虽然不过几千人,但他所在之处的声势却常常如同万人大军。

347

征伐止顿,便立军巿,他军所无,皆仰取足。

每当征战途中停下休整,他便立刻设立军市,这是其他军队所没有的,大家都依赖军市来满足各种需求。

348

然性奢泰,末年弥甚,服物僭拟。

然而他生性奢侈,晚年更是变本加厉,所用的服饰器物超越了应有的规制。

349

吏兵富者,或杀取其财物,数不奉法。

对于富有的官兵,他有时会为了夺取他们的财物而将其杀害,屡次不遵守法令。

350

监司举奏,权惜其功而辄原不问。

主管监察的官员上奏弹劾他,但孙权爱惜他的功劳,因此总是予以宽恕而不追究。

351

嘉禾三年卒。

潘璋在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去世。

352

子平,以无行徙会稽。

他的儿子潘平,因为品行不端被流放到会稽郡。

353

璋妻居建业,赐田宅,复客五十家。

潘璋的妻子居住在建业,被赐予田地和房宅,并免除了五十家食客的赋税和徭役。

354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也。

丁奉,字承渊,是庐江郡安丰县人。

355

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

他年轻时因为骁勇善战而担任小将,隶属于甘宁、陆逊、潘璋等人麾下。

356

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

他多次跟随出征,在战斗中常常勇冠三军。

357

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

每次都能斩杀敌将、夺取帅旗,自己也因此身受创伤。

358

稍迁偏将军。

他逐渐被提拔为偏将军。

359

孙亮即位,为冠军将军,封都亭侯。

孙亮即位后,丁奉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封为都亭侯。

360

魏遣诸葛诞、胡遵等攻东兴,诸葛恪率军拒之。

魏国派遣诸葛诞、胡遵等人进攻东兴,诸葛恪率领军队抵抗他们。

361

诸将皆曰:“敌闻太傅自来,上岸必遁走。”

众将都说:“敌人听说太傅(诸葛恪)亲自前来,一上岸必定会逃走。”

362

奉独曰:“不然。彼动其境内,悉许、洛兵大举而来,必有成规,岂虚还哉?无恃敌之不至,恃吾有以胜之。”

丁奉独自说道:“并非如此。他们动员了境内的兵力,调集许昌和洛阳的全部军队大举进攻,必定有周详的计划,怎会白跑一趟呢?我们不应该指望敌人不会前来,而应该依靠我们有克敌制胜的办法。”

363

及恪上岸,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俱从山西上。

等到诸葛恪率军上岸后,丁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人,都从山西侧前进。

364

奉曰:“今诸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

丁奉说:“如今各路大军行动迟缓,如果让敌人占据了有利地形,就难以与他们交锋了。”

365

乃辟诸军使下道,帅麾下三千人径进。

于是他让大军让开道路,自己率领麾下三千人径直前进。

366

时北风,奉举帆二日至,遂据徐塘。

当时正刮着北风,丁奉升起船帆,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抵达,于是占据了徐塘。

367

天寒雪,敌诸将置酒高会,奉见其前部兵少,相谓曰:“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

天气寒冷下着大雪,敌军的将领们正在大摆酒宴,丁奉看到他们的前锋部队兵力稀少,便对部下们说:“夺取封侯爵位和赏赐,就在今天!”

368

乃使兵解铠著胄,持短兵。

于是他命令士兵们脱去铠甲,只戴头盔,手持短兵器。

369

敌人从而笑焉,不为设备。

敌军看到这种情况便嘲笑他们,完全没有加以防备。

370

奉纵兵斫之,大破敌前屯。

丁奉随即指挥士兵发起猛攻,大败了敌军的前锋部队。

371

会据等至,魏军遂溃。

等到吕据等人率军赶到,魏军于是彻底溃败。

372

迁灭寇将军,进封都乡侯。

丁奉因此被升任为灭寇将军,并进一步受封为都乡侯。

373

魏将文钦来降,以奉为虎威将军,从孙峻至寿春迎之,与敌追军战于高亭。

魏国将领文钦前来投降,丁奉被任命为虎威将军,跟随孙峻到寿春去迎接文钦,并在高亭与敌方的追兵交战。

374

奉跨马持矛,突入其阵中,斩首数百,获其军器。

丁奉骑马持矛,冲入敌军阵中,斩杀了数百名敌人,并缴获了他们的军械武器。

375

进封安丰侯。

(丁奉)因此被晋封为安丰侯。

376

太平二年,魏大将军诸葛诞据寿春来降,魏人围之。

太平二年(公元257年),魏国大将军诸葛诞占据寿春前来投降,魏国军队于是包围了他。

377

遣朱异、唐咨等往救,复使奉与黎斐解围。

(吴国)派遣朱异、唐咨等人前去救援,又派丁奉与黎斐一起去解除围困。

378

奉为先登,屯于黎浆,力战有功,拜左将军。

丁奉担任先锋,驻扎在黎浆,奋力作战立下功劳,被任命为左将军。

379

孙休即位,与张布谋,欲诛孙𬘭,布曰:“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

孙休即位后,与张布商议,想要诛杀孙𬘭。张布说:“丁奉虽然不擅长处理文书事务,但计谋和策略却超过常人,能够决断大事。”

380

休召奉告曰:“𬘭秉国威,将行不轨,欲与将军诛之。”

孙休召见丁奉并告诉他:“孙𬘭把持国家大权,将要图谋不轨,我希望能与将军您一同将他诛杀。”

381

奉曰:“丞相兄弟友党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腊会,有陛下兵以诛之也。”

丁奉回答说:“丞相孙𬘭的兄弟和党羽众多,势力强大,我担心人心不齐,不能仓促行动将他制服。可以趁着腊祭大会的机会,凭借陛下的亲兵来诛杀他。”

382

休纳其计,因会请𬘭,奉与张布目左右斩之。

孙休采纳了他的计策,于是在腊祭大会上邀请孙𬘭,丁奉与张布用眼神示意左右侍卫,将孙𬘭斩杀。

383

迁大将军,加左右都护。

(丁奉)升任为大将军,并加授左右都护的官职。

384

永安二年,假节领徐州牧。

永安二年(公元259年),丁奉被授予符节,兼任徐州牧。

385

六年,魏伐蜀,奉率诸军向寿春,为救蜀之势。

永安六年(公元263年),魏国进攻蜀汉,丁奉率领各路军队进驻寿春,摆出援救蜀汉的姿态。

386

蜀亡,军还。

蜀汉灭亡后,丁奉率军返回。

387

休薨,奉与丞相濮阳兴等从万彧之言,共迎立孙皓,迁右大司马左军师。

孙休去世后,丁奉与丞相濮阳兴等人听从了万彧的建议,共同迎立孙皓为帝,丁奉因此升任为右大司马、左军师。

388

宝鼎三年,皓命奉与诸葛靓攻合肥。

宝鼎三年(公元268年),孙皓命令丁奉与诸葛靓一起进攻合肥。

389

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间之,苞以征还。

丁奉写信给晋国大将石苞,在信中捏造事实以离间他,石苞因此被朝廷召回。

390

建衡元年,奉复帅众治徐塘,因攻晋穀阳。

建衡元年(公元269年),丁奉再次率领军队修筑徐塘,并趁机进攻晋国的穀阳。

391

穀阳民知之,引去,奉无所获。

谷阳的百姓事先得知了消息,全都撤离了,丁奉因此一无所获。

392

皓怒,斩奉导军。

孙皓大怒,斩杀了丁奉的向导官。

393

三年,卒。

建衡三年(公元271年),丁奉去世。

394

奉贵而有功,渐以骄矜,或有毁之者,皓追以前出军事,徙奉家于临川。

丁奉地位尊贵、功勋卓著,但也渐渐变得骄傲自大,有人趁机诋毁他。孙皓便追究他先前出兵无功的过失,将他的家人流放到了临川。

395

奉弟封,官至后将军,先奉死。

丁奉的弟弟名叫丁封,官至后将军,比丁奉先去世。

396

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陈寿评论说:所有这些将领,都是江东地区的猛将,深受孙氏家族的优厚对待。

397

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

像潘璋这样品行不端的人,孙权都能忘记其过失而只记其功劳,他能保卫并占据江东地区,真是理所应当啊!

398

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陈表出身于将门旁支,却能和世家子弟、社会名流并驾齐驱,他如此出类拔萃,这难道不是很值得称赞吗!

398 句 • 陈寿 著于西晋
阅读提示:使用键盘左右箭头键可快速切换章节 • 点击句子右侧图标可复制文本 • 上方可切换阅读模式 • 左侧侧边栏可快速导航到其他书籍